农业部召开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
农业部召开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
日期: 2011-04-13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为研讨如何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促进我国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同时研究玉米、油菜、棉花、马铃薯等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问题,建立农机和农艺技术融合发展、协调推进的长效机制,提高主要粮棉油作物机械化技术研发、集成和应用水平,4月11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联合主办的“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在山东潍坊市召开。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刘艳、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处长蒋茂森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罗锡文、刘旭等在会上分别就农机与农艺结合、加速农机化发展做了演讲。
宗锦耀在会上强调,推进农机农业融合是“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他说,虽然“十一五”我国农机化发展取得了较好业绩,但应当看到,我国农机化发展还处于中级阶段,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收水平不到17%,油菜机播、机收水平仅为10.4%和8.8%,马铃薯播种、甘蔗收获、棉花收获、花生收获等环节的装备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发展远滞后于实际需求。造成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其中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问题如不尽快解决,不仅将制约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也将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对引领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但由于受资源环境制约,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应仍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需求的增长态势不变。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生产,必需加快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农业机械是实施先进农艺技术的载体,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宗锦耀认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集成,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也关系到现有机械化技术水平的提升,还关系到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和升级,这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宗锦耀说,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农机农艺融合问题,今后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农机农艺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作物品种、栽培制度、农业机械、农民的传统种植方式等许多方面。推动农机农艺融合,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今后,要形成制度,定期进行工作联系、沟通和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二,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任务。要加强学术研讨交流,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分别研究提出玉米、油菜、棉花、马铃薯等作物机械化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制定分阶段、分地区推进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做好技术咨询指导。第三,加快研发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装备。围绕重点作物机械化发展问题,密切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共同谋划建立重点作物的农机化实验室和示范基地。同时,要整合农业机械化科研资源,对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第四,完善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技术体系。按照国务院22号文件精神,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生产作业创造条件。
本次会议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棉花研究所、油料作物研究所承办,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玉米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玉米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张东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棉花体系首席科学家喻树迅,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研究所研究员、棉花体系机械研究室主任周来立等人分别在会上做了报告。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等人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易中懿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