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图片

印度农业机械化政策

印度农业机械化政策

日期: 2005-11-16  来源:牡丹江农业信息网


  1.增加水利灌溉设施的投资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印度比较重视水利灌溉设施的投资。1951-1979年期间,用于水利灌溉的费用占农业投资的1/3。新战略以来投资费用增长较快。1966-1979年期间的灌溉费用共计412.2亿卢比,比新战略实施以前增长2倍。第六个五年计划中,规定拨款1 216亿卢比用于灌溉和防洪。印度工业委员会为了促进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对沼气开发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进行投资。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政府拨出了6 300万美元(约5.67亿卢比)用于购买沼气用辅助设备等。
  2.政府制定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价格、补贴与贷款等经济政策
  印度政府采取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贷款政策。为了鼓励印度本国农机制造业发展生产,发动机、动力耕耘机、拖拉机、配套农具等产品都被置于优先位置,并在原材料分配方面得到优待。银行向拖拉机和农机制造厂贷款,年利率一般是10%-15%。90%以上的农民是通过银行贷款购买拖拉机、水泵等农机,对拥有耕地2公顷以下的农户提供年利率为10%的贷款,拥有耕地2公顷以上的农户贷款年利率为12.5%。由于执行了有效的贷款政策,加上商业银行放宽对信贷的控制,农户可取得拖拉机价格80%的贷款,使拖拉机的销售量增加很快,1976年为3.7万台,1981年达7.9万台,1988年达9.3万台,提高了印度农业机械化程度。目前印度在贷款方法上采用"产品抵押"的新方案,农民将贮存在仓库里的产品抵押给银行,即可从银行获得相当于产品价值75%的贷款额,这方案有利于农民得到贷款。目前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在贷款制度上限制经营面积在0.8公顷以下的农户获得购买现代农机具的设备贷款,并对同一农户要在7年后才能获得第二次购买农机具的贷款。
  3.充分利用外资和外援,发展本国农业机械化
  印度在发展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方面接受的外援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历史之长及形式之多,在第三世界各国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到1987年3月底,印度共接受外援总额达5 236.9亿卢比,其中贷款4417.5亿卢比、赠款542亿卢比,外援主要是由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苏联等13国提供,印度从独立初期到1966年3月前只接受6.5亿卢比农业贷款,1966年实行农业新战略起,到1978年3月共接受172.5亿卢比农业贷款。印度农业接受外援的主要来源是美国、世界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及苏联。
  美国从1951-1971年对印度的农业援助80.2亿卢比,约为美国援助的1/6,占这时期内印度农业总开支的12.13%。美国对印度"绿色革命"提供的援助项目包括:①水利工程13项,提供各种农用排灌设备,改善水土管理;②提供化肥和建设新的化肥厂,到70年代初,美国援助兴建的化肥厂所生产的化肥,约占当时印度化肥总产量的50%;③建立各邦的农业大学;④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培训印度农业专家和教员,推广改良品种等。此外还兴建现代化粮仓、开展农村电力建设等。美国于1971年停止对印度的援助,直到1978年才恢复,1979--1981年对农业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水利、化肥、农业科研等方面。
  世界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从1949年到1981年对印度提供127.66亿美元的贷款,占这2个机构对世界各国贷款总额的13.8%,占国际开发协会发放的长期无息贷款(为期40年,只收0.75%的手续费)总额的39.8%。其中农业贷款约占27.5%。主要用于水利排灌,占全部农业贷款的47.1%,农业信贷、农业综合发展计划分别占23.9%、7.9%,牛奶"洪流行动"计划占5.8%。印度把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单位对牛奶增产计划的无偿援助物低息贷款,全部作为发展奶业的基金,其中30%作为服务体系建设的无偿投资,70%作为贷款,用于建设奶品加工厂、饲料厂及购置鲜奶贮运、加工、饲料加工的设备等。对农业机械的贷款约占0.6%。1980年贷款1.02亿美元用于农机,1982年农机贷款达3.52亿美元。
  苏联对印度农业的援助是从1956年开始的,主要是帮助印度建立国营农场,并在农业科研方面与印度进行广泛的合作。1956年苏赠送750万卢比的农业机械建立印度拉贾斯坦邦苏拉特加机械化国营农场,并提供了40万卢比帮助建立了该农场的农机修配厂。1964年苏联赠送40万卢比并提供253万卢比信贷购买农机装备建立了第二个国营农场。1966年苏联又赠送1 100万卢比的农机装备建立5个国营农场,向农民提供作物和牲畜的良种。
  印度在寻求农业方面的援助时能够注意利用援助国的特点,因而比较成功地利用了外援,在增加农业生产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70年代初,印度经济学家估算外援对印度农业发展成果所作的贡献值是:美国约25%,苏联不到1%,其他各国和国际组织15%-20%,其余则为印度本身的努力。
  4.采用与国外合作生产方式与生产许可证制度,发展本国农机工业
从60年代开始印度农机工业采用与国外合作生产的方式与生产许可证制度。与国外合作生产分奖金合作与技术合作2种。与国外合资生产通常考虑以下因素:①国家工业发展的优先次序,印度的工业发展政策是追求最大的就业人数;优先发展工业落后地区,优先安排农用工业;迅速促进出口型和替代进口型工业等;②工厂产品的工艺状态;③能否增加产品出口;④能否用其他方法来获得同样的或相似的技术转让。一般情况下,在合资企业中国外资金的比重要求在40%以内,当然也可根据工业的价值考虑例外情况。
  印度规定技术合作的正常合同年限为8年。对合适的图纸、文件和各种形式的"技术诀窍"进口考虑一次总付技术转让费,也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用每年税收支付,税收的比率由工艺状态确定,一般不应超过5%。但一次总付和每年税收支付都不应超过全部售价的8%(以工厂交货的价格计算)。此外,专利权税为5年,允许3年为开始商业生产的时间。
  1960年,印度首先与联邦德国艾希尔(Eicher)机械厂合作生产艾希尔牌拖拉机,同年还与麦赛·福格森厂合作生产MF-1035型拖拉机。1966,1970,1971年先后与波兰、美国福特公司、联邦德国道依茨(Doutz)公司、苏联等合作生产拖拉机。1972年,分别与英国万国收获机公司、捷克斯洛伐克热托拖拉机厂、英国利兰德(Leyland)公司、罗马尼亚等厂商合作生产拖拉机。与外国厂商合作生产拖拉机提高了印度拖拉机工业的生产能力,加快了印度拖拉机国产化的步伐。1961年,印度进口3 248台拖拉机,为国产拖拉机生产量的5.3倍,到1970年进口拖拉机1.27万台,只有国产拖拉机生产量的63.7%,到1973年仅有8.5%,基本上实现了拖拉机国产化。1971年,印度旁遮普拖拉机厂还生产了印度自己开发的"斯瓦拉伊"(Swaraj)小型拖拉机,能满足印度小农户的需要。1963-1973年期间,印度先后与日本的秋田(AKITU)、三菱、久保田、洋马、井关、佐藤等农机公司合作生产动力耕耘机,许可生产能力曾达4万台。目前印度仍有5家动力耕耘机厂与日本合作生产,许可生产能力为3.1万台。
  5.在农机经营方式上开展联合购置和出租经营活动
  印度农业机械通常是归个人私有或归国家所有。为了提高拖拉机和农机具的使用率,也开展联合购置和出租经营活动。一般拥有6-8公顷水稻田的农户联合起来购买1台拖拉机,除联合购买的农户自己使用外,还可租借给其他农户使用,古吉拉特邦有些农户联合购买传统畜力犁和畜力大车,联合购置的数量约占畜力犁和畜力大车拥有量的10%。
  70年代,印度政府在每个邦都设立了一个农机公司,农机公司除销售农机具外,也向农户出租农机具。据1976年不完全统计,印度卡纳塔克、安得拉等邦农机公司出租农机具较多。全印度农机公司出租的农机具有:轮式拖拉机1 409台、履带拖拉机367台、动力耕耘机79台、机井设备128台等。有些邦的私人企业也开设了机器出租站和服务中心,借以补充农机公司的不足。对这些私人企业提供了方便的贷款以资奖励。印度政府还实行过向有资格的工程师提供贷款,并在农村建立拖拉机租借服务组的措施,这不但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了职业,而且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
  租借农机具的农户一般拥有土地2-6公顷。农户租借拖拉机主要用于耕整地、平地和脱粒作业。私人拖拉机每年的农田使用时间为600-800小时,其中50%的时间是供其他农户租用。80年代,西孟加拉邦的米德纳普尔、胡格利河等地区发展双季或三季作物,对动力耕耘机的需求有所增加,也开展了动力耕耘机的出租经营活动。每天动力耕耘机3班作业22小时,动力耕耘机的每小时租借费为45卢比,操作手的每小时工资为5卢比。
  6.加强农业机械化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国际科研合作
  印度农业、农业机械化科研工作是由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I.C.A.R.)负责领导,它是一个体制较完善、学科基本配套的中央科研系统,现属农业部农业研究和教育司领导。其任务是在全国农、牧、渔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事业等方面起协调和牵头作用,并作为政府的农业咨询机构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联络机构。农业研究委员会下属38个中央级专业研究所、11个国家研究中心、5个科研项目指导委员会。研究所的设置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有水稻、棉花等单项作物研究所、还有农机研究所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印度地方科研系统以农业大学为中心,因此,各邦不再设立地方性农科院,避免了重复研究和科研经费分配不均等现象。各邦均设有农业大学,绝大部分的农业机械化科研工作由各农业大学领导。研究工作计划是由邦政府和农业大学制定。
  农业机械化研究计划一般把重点放在改进农机具上,使之适合于印度的农业条件,进行多次的适应性试验改进,以提高农机具的性能,或研制一些新农具。这些农机具在缺少劳动力或动力的地区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或作业机械化程度。
  在农业机械化研究工作方面,继续研制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改进拖拉机的燃烧效率;大规模推广大型农机具的出租工作;研制动力耕耘机的配套农具,建立动力耕耘的技术服务网;优先发展适用于干旱农业的机具,设计出能耗低、作业效率高的机械。
  7.开展有关农业机械化战略、政策与预测的研究工作
  农业机械化意味着更好、更快地完成农业生产的各项作业。农业机械化能保证农户及时地、准确地、经济有效地使用各种现代化投入,例如高产种子、肥料、农药和灌溉等。印度政府通过农业机械化示范作用,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印度农业生产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印度人口的增长率要求印度粮食产量从当前的水平增加到21世纪的2.35亿--2.4亿吨,农业机械化是粮食增产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开发性投入。要通过恰如其分的战略和政策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正确的指导,那么它能加速农业和乡村发展的速度。农业机械化与下列各因素有很密切的内在联系:农艺、农业投入、农机工业、贸易、能源、社会经济条件、乡村综合发展、社会基础结构等,所以有必要制定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印度有关人士认为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把政策观点放在重要的地位上,通过政策决定工作的重点次序、最终资金的分配、为达到高生产率目标所需的资源,以及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标准等。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