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坡村位于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公主岭市区以北15公里的朝阳坡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有9个小组,2650口人,现有劳动力1200人,全村总耕地面积53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2亩。
2004年,朝阳坡村被省政府确认为“农业机械化示范村”,承担了农业机械作业主要项目的示范推广任务。几年来,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配套机械不断充实。目前,先后购进主机5台,配套机具9台,收获机2台。其中,“1042”联合收割机、“654”轮式作业玉米收获机各1台。另配备24马力四轮拖拉机1台和相关生产机械2台。2004年组建农机合作社后,建设农机库房300平方米,办公室70平方米,修围墙100延长米,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5万元。按照省市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村实际,遵循设计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科技高含量、管理高水平、运行高效益的农机化示范原则,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股份合作社
2004年春,在上级农机业务部门和镇领导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开始组建农机股份合作社。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将国家和村集体投入的资产,拆股归农机股份合作社,作为基本股暂不参与红利分配。同时吸纳农户和社会其他人员入股,资金记为个人入股,按照股金投入多少分配红利。遵循“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每份个人股确定为5000元,入股人员不受地域辖区限制,投入资金份额不限。在第一个入股年限内,中途不得退股;红利分配后退股,要扣除各种风险损失、生产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后,剩余股金返还给退股人。目前参股人数由最初的3人已增加到11人,个人股金投入总额已达10.5万元。
为使合作社运行规范、管理有序,合作社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由9人组成,监事会由5人组成。董事会为合作社的最高权利机构,由参股方选出董事长,副董事长和董事,通过全体社员投票选举董事长,行使法人代表权利;监事会为合作社的监督管理机构,监事会除去政府指派1人外,其他人员的产生办法与选举董事会相同,由股东选举产生,副主席1人,监事3人。监事会主席人选由镇政府任命,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主管农机的镇领导当选为监事会主席,行使对合作社财务、章程的检查和监督的权力。
为了切实健全农机合作社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依据《公司法》,结合合作社的实际,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机务机具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收费标准制度》等具有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在生产管理方面,合作社实行了“六统一”的管理办法,即:机具统一停放保管,机群统一管理指挥,机组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标准,机组统一收费标准和结算,油料统一供应,机具统一保养和维修;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上,建立了成本核算制度,监事会和董事会严格认真地履行监管职责,确保依照合作社《章程》,切实公平、公正、公开地抓好管理,确保公积金、公益金的合理提取和兑现股份分红,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在机务管理上,聘用机务技术员和农机修理人员必须坚持懂机械构造、懂机务规章、懂农机生产技术,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会机械化生产作业的“三懂四会”的用人标准。
二、变革经营模式,探索运行新途径
农村现行政策和“一家一户”的生产实际,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中作用的发挥,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农民也不会“买账”。要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作用,逐渐达到规模经营、连片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实行“土地流转、互利共赢”的有效办法,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认识、积极要求运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拓展农机应用领域。基于这种认识,合作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采用农民以田入股、共担风险的形式,实行土地“股田制”。将农民所分土地按民间流转价格作股入社,秋后统一按股分红;二是采用合同约定、资源流转的方式,实行土地的“反租倒包”。按照农民中现行土地流转的习惯作法,依据土地前三年政策性收益和平均的产量、公平地测算出每公顷土地的实际收益,然后由合作社以租价略高于民间价格按一个生产周期承租农民土地,年初一次性付给承包费用,土地经营权归合作社,各生产环节的农活再由合作社优先包给原承包户。
三、强化推广手段,拓宽“两新”应用
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而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是示范村的光荣使命,自从接受示范村任务以来,就把工作重点放在选择具有高附加值、性能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上。在抓好两机播种、机械深施肥等常规推广项目的同时,不断拓宽农机应用领域,扩大生产环节的示范范围和作业面积。向玉米大垄双行、机械覆膜、种子磁化、精量播种等新技术方面延伸,综合作业面积由不足100公顷增加到近500公顷。其中出镇跨区作业超100公顷,明显提高了农机科技含量和农业科技应用水平。2005年,省政府在这里召开的新型农业机械化现场演示推介会,由合作社承担了多项技术演示任务,由于大力推广苗带重镇压、行走式抗旱播种、旋耕等项目,确保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的玉米大垄双行技术已被掌握。精密播种、机械喷药、秸秆还田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机具,使广大农民进一步认识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并取得增产增收、良性循环的效益。
2005年,合作社共完成机翻面积300公顷、玉米收获面积90公顷、大豆收获面积30公顷、机械灭茬面积100公顷。总收入达到16.8万元。纯利润4.2万元,扣除驾驶员工资和提取的机具折旧费28500元,实际参加可分配红利13500元。每个股份分得红利1200元。
两年来,通过采取以上做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果。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对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本进行测算,与人畜生产比较,平均斤粮成本降低了0.08元。按去年全村平均产量计算,合作社耕作的200公顷玉米,共可直接降低生产成本近27万元。二是增加了粮食产量。由于新型农机具和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各生产环节的质量标准明显高于人畜作业,作物抗灾抗病害能力特别突出,粮食质量普遍看好。去年秋季测产表明,同样是在春季干旱低温、夏季多雨、光照不足的自然状况下,机械耕作地块单产均达8.5吨,比人畜耕作地块提高10%以上,受益农户可直接增收近14万元。三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正因为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具有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明显优势。一大批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出来,外出务工或从事其它产业,有效地促进了百姓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由于全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已有近千名青壮劳动力外出创业或在家拓宽致富门路,劳动力输出创收入近400万元,从事畜牧业、二三产业的人数增加1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可超过6000元,比上年增加20%以上。四是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土壤深松、根茬还田、秸秆过腹等耕作技术的普遍推广,今春测土结果表明,合作社作业区域内土壤理化性状通透性能明显改善,农作物抗旱、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前两年增加20%左右。
通过两年实践,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运行成本明显提高,作业效率受到影响,管理方式尚有缺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运行措施,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拓展示范领域,扩大示范成果。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服务能力,努力为开创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子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