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四平大地,处处焕发着生机。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第一站就来到了四平,给正处于发展转折期的四平人民以关怀、以信心、以航向。如今,两年过去了,181万四平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切实把总书记亲切关怀和科学指引,转化为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实践,以奋斗之力为蓝图着色,用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做出汇报。
守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土地保护全面提档升级
四平市委、市政府自觉将黑土地保护上升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政治高度,坚持“农业立市”战略不动摇,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全面提档升级。
2021年,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493.3万亩,比省定任务多17.3万亩,比去年增长127万亩,推广面积居全省前列。2022年,全市计划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570万亩,比全年预定任务多55万亩;现已推广实施560.8万亩,超省定计划45.8万亩,基本实现适宜地块全覆盖。
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带动形成10种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三个一”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14个;在推广“梨树模式”基础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实施单元,在此规模下合理配置农机具,将农资采购、作业效率、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率发挥到最大化,通过规模连片、规范行距、智慧种植、产销统筹,实现现代农业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
紧紧围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条主线,采取多种举措,全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四平合作经济学院成立启动,主体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做好示范引领加法,今年,全市新增市级示范社113家,省级示范社87家,17个示范合作社入选全省“百强社”。做好“空壳社”清理减法,今年清理“空壳社”505个,持续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板块。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7524个、4902个,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62%以上。
打通内循环,“粮食银行”全链连接。四平市突出 “提”“创”“扩”,推进“粮食银行”提质扩面,引导农民、合作社、“粮食银行”(粮食收储加工企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市场主体相互衔接,实现粮食产前“贷、耕、种、管、收”五环相连,粮食产后“运、烘、储、销、加”五环相扣,架起互联互通、互惠互助的全产业链服务。截至目前,“粮食银行”主体已发展到29家,增幅93.3%,覆盖四平全域,规模经营土地75万亩,预计存粮50万吨以上,可减少3万吨粮食损失,可为农民节粮增收约8000万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从全省一流向全国一流进发
四平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针对堵点、痛点、难点,打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组合拳”,使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营商环境从全省一流迈向全国一流。“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连续三年考评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两年被评为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标兵单位。
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市本级42个部门、1859个事项纳入市政务大厅,38个部门1577个业务办理项实行无差别全科受理,占比达84.83%,“综窗”受理率全省最高,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无证明城市”改革打造四平样板。通过直接取消、数据查询、部门核验、告知承诺等方式,优化“无证明”办理体验感。累计办理证明事项7万件,减少跑动次数14万余次,节约办事成本140万元。“无证明城市”改革被确定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并推荐至中央依法治国办。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程“网上办”“领代办”,告知“承诺办”,并联“快速办”,市政“免费办”。通过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压缩审批事项15项,审批材料缩减60%,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
推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编制的《无证明办理工作规范》《政务大厅服务工作规范》《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工作规范》,被确定为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地方标准,填补了省内政务服务标准化空白。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以办理《市长信箱》《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2345市民热线、百度贴吧群众意见建议为抓手,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在人民网893个领导留言板回复率排名中,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回复率100%,多次列全国第一。
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零见面、网上办,零证明、减材料,零成本、没费用,零等待、马上办,零跑动、送上门”的“五零”举措,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最快2小时,最慢4小时,全市500余户企业享受到免费刻章等服务。
整合政务服务热线。在原有70条政务服务热线基础上,进一步整合20条政务服务类、党群、司法及民生类热线电话,总整合热线数量达到90条。是全省唯一实现热线电话“一号通”的城市。
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流程在线审批。完成77个乡镇(街道)本级3080项政务服务事项配置挂载,77个乡镇(街道)、19个试点村(社区)4017项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延伸配置挂载工作并同步上线。
构建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信用体系。颁布实施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首部专门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四平市社会信用条例》,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信用建设发展长远目标。出台公务员诚信档案信用信息目录和《公务员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共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10043份,实现全市公务员全覆盖。对政府合同履约领域开展信用监管,有效推进政府合同领域履约践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加强。
先后印发《四平市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全面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的通知》等文件,谋划了30项信用监管重点工作、75项具体任务,分别在依法纳税、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等33个领域,全面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信用修复力度,通过“双公示”系统查找出行政处罚企业名单,做到了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应修复尽修复,2021年以来,共为全市1000余户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出台《金融机构应用“信易贷”平台为市场主体贷款奖励方案》,设立2000万元“信易贷”风险补偿基金,缓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超过8.3万家,授信总额190亿元,成为东北地区在全国“信易贷”平台融资金额最多、授信金额最高、推动效果最好的地区。
四平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几年来始终位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2021年获评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为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第一个获得该项荣誉的城市。2022年4月份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信用排名跃升至第16位,首次东北四省区第一,创历史最佳成绩。
挺起项目建设脊梁——
淬炼高质量发展成色
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头等大事、项目落地是评价标准”的工作理念,强优势、补短板,扎实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2021年以来,全市开复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353个,总投资1112.6亿元。六之维百亩日光温室、华大生物质热电联产、大窑饮品智能化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今年1至6月,全市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26个,开复工率113%,医药健康绿色食品产业园二期等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建设,成为推动四平振兴发展的强大引擎。
坚持高位运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调度部署项目建设工作。成立全市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启动市级领导包保机制,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项目现场调研服务,召开专题会议,跟踪调度项目进展情况,“一企一策”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强化机制引领。制定《2021年四平市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四平市项目全流程推进工作机制》,绘制《项目建设工作流程图》,统筹推进项目谋划、引资融资、前期手续、开工建设、入库入统、竣工投产各阶段工作。健全疫情防控期间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超常规力度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发挥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突出工作重点。发挥产业、区位优势,补齐民生、基建短板,全力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建设。2021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北方(四平)农机展销会,与一重集团等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协议18个,助推中国北方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等项目实施,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主动融入长春国际汽车城板块,与长春市共同谋划建设“四平—长春共建汽车产业园区”项目,年产百万套塑料配件等入驻项目预计年内竣工投产。挖掘医药健康和绿色食品产业资源,以标准化产业基地规模为重点,精心培植医药健康和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吉春制药年加工中药材2000吨、年产中成药28万件等项目启动建设。精心培植精细化工产业,四平新材料产业科创园、能源及生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开工。
精准对接招商。赴北京、广东、湖南等13个省市,开展“产业链”招商;与国资委所属27家央企深入洽谈,国药器械物流产业园、中联重科智能农机等42个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招商到位资金178亿元。同时,全市储备重点谋划项目492个,总投资2978亿元。其中,今年新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34个,总投资1641.5亿元。
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跟踪落实,全力保障项目建设“不掉速”。强化审批服务。开展网上“不见面”审批、并联审批,实施大厅办、网上办、预约办、邮递办等服务方式,对重点审批事项,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随时约办,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项目审批“不打烊”。强化跟踪服务。依托市县两级项目中心,推进建立“项目中心+行长、+企业、+统计、+招商、+债券、+经济运行”工作机制,搭建对接服务管理平台,实现项目服务“机制化”“数字化”“系统化”“共享化”。制定《投资项目“五化”服务工作方案》,落实“9+X”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破解规划、用地等突出问题,项目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品牌——
“英雄城”再续传承篇
四平,一座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的“英雄城”。
从塔子山到三道林子遗址,从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梨树指挥部到四平革命烈士陵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浓郁的英雄气息。
两年来,四平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挖四平红色资源“家底”,全面打造四战四平红色党性教育品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
创建红色教育载体。2021年4月,四平干部学院正式揭牌,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项具体举措,标志着四平干部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学院按照体系科学、内容精准、方式灵活的原则,开发设计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影像教学”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四战四平”红色资源转化成生动的党性教育教材,使红色资源“活”起来。课程体系包括专题教学42个、访谈式教学3个、现场教学18个、体验式教学项目及教学环节14个、情景式教学3个、影像教学3个。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学员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对“四战四平”的历史有全面、充分、立体的了解,从质量上和数量上满足了学员多样性需求。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发了9个四战四平方面的专题理论课程、4个现场教学课程、1个访谈式教学课程、3个红色情景剧,设计了战地救护演练、战地攻防演练体验式教学和红歌会等,丰富了培训内容,提升了培训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精心打造两个联盟。打造师资联盟,按照“校内校外、市内市外、域内域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筹建了四平干部学院师资联盟,整合校内外、域内外可用资源,建立优秀师资库,保障红色培训运行。现已建立包括市委党校、省委党校相关教研部、吉林师范大学相关学院、各县(市)区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10多家单位在内的60多名教师组成的优秀师资库,为红色教育培训提供人才保障。打造服务保障联盟,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筹建了四平干部学院服务保障联盟,保障红色教育培训顺利开展。
构建教育基地体系。坚持“三个结合”,打造“五条线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结合,以四战四平为主,与该市部分抗联资源结合起来,延长红色培训链条;市区与县、市相结合,将市区城市攻防战为主的红色资源与伊通和双辽等地抗联时期形成的游击战为主的红色资源相结合,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空间;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开发梨树三个现场教学基地,与四洮铁路街区和四战四平红色资源相结合,延长教育基地的历史纵深。在三个结合基础上,设计了市内路线、东线、南线、西线、北线等5条现场教学线路和1-5天的具体培训方案,使散落在全市的红色教育资源得到高效、有序利用。
逐步扩大培训规模。深入挖掘四战四平红色资源,充分利用“传承英雄史 再铸英雄魂”红色党性教育项目,开展了覆盖整个四平地区、承接全省、面向全国的红色党性教育培训,2021年举办培训班次154期,培训了14000多人;委派教师在校外为各单位各部门进行“四战四平史”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66次,培训3000多人。“传承英雄史 再铸英雄魂”红色党性教育项目,运行以来举办各类班次577期,培训45000多人,已成为省内各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辐射全国多个省市,域外班次数量和人数呈逐年提升趋势。
既重“面子”更重“里子”——
老旧小区换新颜
四平市的住宅小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占比过半,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破损现象严重,群众的改造意愿强烈。近年来,四平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既重“面子”,更重“里子”,把有限的财力更多投入楼内,砸进地下,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成为表里如一、内外兼修的民心工程。截至目前,2019年和2020年计划改造的103个小区已全部完工,2021年计划改造的43个小区计划8月底完工,2022年计划改造的49个小区已全部开工。其中有两个年度的老旧小区改造在全省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坚持完善制度,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级旧改工作领导小组,全盘考虑责任主体、实施主体、主导方式、资金筹措使用、改造内容标准。制定并下发了《四平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和议事规程,形成了工作合力,有力保障了旧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坚持共建共享,创建治理新格局。通过组建“兼合式”党组织,助力老旧小区改造。由街道(社区)牵头,成立小区业委会,建立街道、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协商共治的管理机制,做到群策群力,联防联控。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作为党建服务民生的工程来做,改造与整治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推广“红心物业”服务模式,将“8小时”之外的机关企事业党员、物业公司党员、小区居民党员重新集结,通过亮身份、当表率、树形象,直面群众开展服务,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新格局。
坚持强化整治,推动“表”“里”如一。着力整治楼道漆黑问题:选取最破旧的楼道作为试点,在修缮楼梯扶手、修补楼梯踏步、粉刷楼道墙壁的同时,全部重新安装声控灯,让楼道亮起来、美起来。着力整治管线蛛网问题:对各类管线进行更换、规整,推动楼体外的线路入地入盒,将原本杂乱无序的管线清出楼道。更换后的供水、供热、供电、通信管线,不但提高了使用寿命、节约了能源,更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着力整治下水返流问题:全面更换改造下水管线,让居民不再担心屋内返脏水、楼道有臭味的状况。着力整治雨天内涝问题:在小区内实施雨污分流,杜绝了雨天管道堵塞、污水翻涌现象。着力整治车位紧张问题:破立并举,拆除原有的破旧自行车车棚,腾出空间规划停车位和绿地,建设充电车棚,让各类车辆集中充电、合理停放。着力整治空间无序问题:重新规划公共空间功能分区,全面修补小区路面,增加凉亭、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对树木和花草进行补种,在关键区域设置安防监控。
守护一方碧水清波——
创建辽河生态治理典范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四平市委、市政府将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作为一场政治大考、生态大考、作风大考,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探索创立“三三五八”辽河治污模式。经过几年的持续攻坚,辽河流域水质显著改善。2020年,四平市全域消除五类水体,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10个试点城市之一;2021年,四平市国控断面由“十三五”期间的4个增加到10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0%,高于60%的考核要求。
强化担当,扛起辽河治理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谋划部署辽河治理重点任务。创立“人大抓绿化、政协抓巡河”协同治理模式,汇聚生态治理强大合力。突出引领示范。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主要领导到一线破解难题,分管领导开展巡河暗访、现场办公,形成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完善机制建设。组建市县两级辽河办,全面落实四级河(湖)长制度,着眼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关系,先后与铁岭、通辽、长春、辽源签订联防联控框架合作协议,实施协同共治监管机制,形成了党政齐抓、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辽河治污“大格局”。严肃督察问责。建立提示、预警、督办、约谈、问责“五步工作机制”,持续开展督导检查,下达提示、预警、督办函等237份,约谈责任主体单位19家,问责各级人员621人次,充分发挥了督察“指挥棒”作用。
强化支撑,推进辽河治理项目建设。以“三水共治”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达标见效。2018年,全市谋划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62个,规划投资约55亿元,已全部建设完成。为巩固治理成效,2021年谋划实施50个项目,规划投资约39.8亿元,截至目前6个项目已完工。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共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35个,日处理能力达34万吨;建设完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6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710个,年可中转垃圾量28.26万吨;建设完成畜禽粪污处理中心17个、畜禽粪污收集点1500个,年可处理畜禽粪污总量178.88万吨;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269.39公里,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146个;改造南北河截流干管36.2公里,河道清淤13.8公里,南北河综合治理项目成为北方缺水型城市生态治理标志性工程。水生态修复取得突破。拆除水源地保护区违建55处、搬迁居民72户、安装围栏3.66万米,修复拆除违建后裸露地面4.7万平方米;退耕河湖岸边土地8708公顷,建设两岸生态保护带2648公顷,建设水源涵养林876公顷,湿地提升改造339公顷,主要河流生态补水2.8亿立方米;151个绿盾自然保护区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矿山复绿189.7公顷,孟家岭昔日“废矿坑”成今朝“小天池”,为市民打造又一处生态旅游观光区域。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积极推进水源保护区划调整,完成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调整工作;建成中水回用管线25.5公里,再生水回用总量达925万吨。境内5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验收,其中3个通过国家级验收;强化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四平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回升幅度列为全国前十位。
强化监管,提升辽河治理生态成效。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打造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模式,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监管精细化水平。加强河湖监测管控。针对重点水域、重点河段安装监控监测设备,力争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并在全省首创小流域精准监测机制,对全市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106条河流实施周监测,对超标河流通报并进行溯源管控,实现关口前移、精准施策。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清四乱”“清河”等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偷排、漏排、超标排放、非法采砂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全市四级870名河湖长累计巡河46万余次,清理“四乱”问题238个,清理河道垃圾53万立方米,取缔非法采砂场57个,办理完结各类涉水案件328件,全力巩固辽河治理成效。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夯实基层“堡垒”力量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四平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接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造担当克难的过硬干部队伍,筑牢坚强有力的过硬基层堡垒,锤炼干净干事的过硬纪律作风,为四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面构建社区基层治理平战结合指挥体系。突出平时好用,常态建立包保机制,组织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和力量下沉社区、包保小区;突出战时管用,层层强化作战力量,建立由社区指挥中心、小区服务(作战)单元、楼栋包保工作小组构成的社区指挥体系;突出平战转换,科学设置任务职责,确保工作不间断、不脱节。指挥体系更加顺畅、平战转换更加迅速、治理服务更加有效,在基层治理上走出了新路径。
扎实开展“吉林行动”计划。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面向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人,调动了社区工作积极性;“社工岗”队伍从无到有,目前共招录301人;抓好“书记一号工程”,两年来,全市共谋划项目1942个,一大批党建民生项目正在实施,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统一悬挂标识,设立服务窗口,全程领办代办,提供便民服务设施,为辖区单位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目前共有党群服务中心(站)465个,其中综合性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2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17个、网格服务站322个,搭起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持续推行“红心物业”建设,全市共有实行红心物业治理模式的居民小区43个;加强党建联盟建设,全市共有党建联盟141个,盟员单位650家,累计参与活动18813人次,解决难题办实事1847件;扎实开展网格党建,全市共有城市基础网格1164个,全部建立党组织,其中党支部665个、党小组499个,共配备“五长”24831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深入推进各领域党建同步发展。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聚焦解决“两张皮”“灯下黑”问题,开展“奋斗‘十四五’、建功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谋划项目400个;开展“双百共建”活动1632次,帮助社区解决难题、办好实事1541件。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在中小学校建立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打造党建特色活动品牌中小学校28所;在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深化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医院党建与地方振兴融合发展。
在新征程中接续奋斗——
共同富裕步伐更加稳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5月11日,四平市及所辖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同步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市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迈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新征程。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四平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在全省首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中,四平市及所辖县(市)均获得“好”的等次。2021年,全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90元,比上年增长7.2%;全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6元,比上年增长11.2%;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00元/月,比2016年提高125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4920元/年,比2016年提高1520元/年;2021年脱贫群众人均收入11252元,增幅22.9%,高于全省平均值2.7个点。
压实压紧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乡村落地责任,拧紧明责、落责、追责链条,形成工作闭环。以红色村、村书记领办合作社示范村、脱贫村、软弱涣散村为重点,健全常态化包保和驻村工作机制。全市有31个村落实了市级领导包保,向139个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向150个村选派了第一书记,确保了驻村帮扶工作力度不减、成效不降。落实了结对帮扶人员,开展经常性走访,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出台《四平市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确保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有效衔接。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坚持走访调研脱贫村、脱贫户和监测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组织开展了“有效衔接培训”,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全覆盖。
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的政策要求,持续抓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各项衔接政策接续跟进。紧紧围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核心指标和底线要求,采取查找薄弱点、消除风险点、弥补遗漏点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数,优化政策举措,查缺补漏、补齐短板,确保已脱贫户长期稳定受益。
狠抓饮水安全,不断加强规模化管护,设立县级农村供水统管中心,大力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持续保障农村人口特别是脱贫人口饮水安全。认真落实维修养护资金,统筹推进水费收缴。
狠抓住房安全,建立农村脱贫户住房安全有保障长效机制,对现有脱贫户和监测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新增危房及时标识、改造,2021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98户。
狠抓义务教育,严格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精准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2021年,全市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万人次,资助金额500余万元。
狠抓基本医疗,继续开展“健康直通车”,解决重点人群购药、看病等问题,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021年共有2327人次受益。
狠抓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市本级配套资金逐年增长。加强项目资产监管,全面梳理汇总,建立资产台账。全市扶贫项目资产整体运行良好,持续保障脱贫户收入稳步增加。精准实施产业项目,在发展“短平快”产业项目的同时,培育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光伏等中长期致富产业,扶贫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四平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防返贫防致贫”机制,2021年再次修订《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将监测范围扩大至所有农村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实施“滴灌式”“菜单式”精准帮扶。防贫保障救助基金由530万元扩大到1000万元,进一步降低救助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简化操作程序,累计发放救助金额17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