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依托“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真正让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优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今,该活动已成为双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点工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细胞”工程,一处处“小家美”汇聚成了“乡村美”,一户户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点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截至目前,双辽市共评选出美丽庭院7700户,干净人家24000户,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合力创建 创出“爱美”新风尚
双辽市上下联动,压实责任,形成了“市级督导检查、乡级推动实施、村级狠抓落实、百姓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农民自觉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形成常态化管理格局。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作用,定期入户走访,主动走进每家每户,大力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引导农民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
村民们拆除了废弃的仓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杂物……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看到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环保理念已经在心中扎了根。
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同时,双辽市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美化村屯环境。2015年以来,共投资8.71亿元,新修建农村公路1717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8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累计投入资金3845万元用于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为全市217个村和农村社区配备保洁员1396名,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支付人员工资和体系运行费用。
全面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共组织志愿者参与村庄清洁行动5.4万人次,清运垃圾总量为8.362万吨,清理农村道路3030.6公里,清理沟塘1819.9公里,清理庭院9.2万个。
通过创建活动,各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村村通水泥路全覆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不断完善,初步实现了“沿线有亮点、处处有绿化、四季有景观”的鲜明特色。
立制创建 创出“比美”新氛围
双辽市建立了完善的评比机制,采取“群众评、群众议”的方式,各村每季度开展一次评比。在乡镇、村两级评选的基础上,每年年底进行市级“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示范户评选。对评选出的“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进行挂牌表彰,并对市级“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示范户每户颁发1000元奖金,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同时,为使创建活动常态化进行,双辽市建立了督查机制,每月定期进村入屯巡回督导考核,不定期进行督查暗访,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通过评选和表彰,各村之间交流了经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进一步激发了干劲儿和信心。比干净、创特色、讲文明蔚然成风,在邻里之间、亲友之间、村组之间营造出了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兴隆镇联珠村贫困户韩万军聊到“干净人家”这个荣誉时说:“虽然我家不大,但是也要让家里干干净净,让媳妇孩子都住得舒心,这样生活也有了奔头,不能拖了村的后腿。”
文明创建 创出“人美”新境界
“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使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更改变了村民的心境,让文明新风得到传扬,实现“村美人心更美”的新境界。
家住茂林镇桂花村刘双夫妇,不仅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而且是村里出了名的孝顺人。80多岁的岳母和50多岁还单身的内弟,都由他们夫妻照顾。拖地、擦灰、扫院、浇花,给老人洗洗涮涮是两人每天的“必修课”。“这夫妻俩一直精心照顾年迈的岳母,很不容易,是村里公认的精干人。”桂花村妇联主席张国荣说。面对赞誉,刘双谦虚地说:“我只是在尽孝道,这是我们的福气,吃点儿苦受点儿累是应该的。”话虽朴实,却让人感受到背后沉甸甸的付出和真挚的感情。
创建活动使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打造出了永加乡忠信村、双山镇百禄村、辽东街勃山村、卧虎镇东兴村4个全国文明村,8个省级“美丽乡村”,41个四平市级“美丽乡村”。
勃山村坚持以农户“门前三包”为抓手,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66岁的村民张玉芹平时就特别爱“捯饬”自家的小院,总是把院子和大门口打扫得十分干净。自从村里开始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张大娘的清扫范围也增大了。“虽然要打扫的地方多了,可看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家里越来越干净,再多干点儿也行。”张大娘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双辽市“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以“小环境”点缀、带动、折射“大环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如今,“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正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双辽这片沃土上次第铺展开来,日益成为新时代建设征程上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四平日报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