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一个早晨,看着外面迟来的春雨,侯刚和他的合伙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民来说,春天不仅象征着希望,它更意味着付出。今年的春天天气格外干旱,似乎在考验着侯刚跟他的合作社,可他执着的内心中一直有个声音: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是跪着也要走完。
不忘初心 毅然踏上归乡路
侯刚出生在平西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他接到了沈阳铁路局的聘用通知书,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接受这份别人眼中还不错的安稳工作,而是毅然决然的只身远赴上海,追寻自己的创业梦想。2007年他创办了自己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先后在福建和广东开设了分公司,他在异乡站稳了脚跟。但是,无论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自由自在,可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改变家乡面貌的梦想。于是,在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后,他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致富带富 合作共赢谋出路
回乡后,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领家乡10户农民创办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运用科学管理,实现规模经营。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当地的乡亲缺少对合作社的认知,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为了解决乡亲们的认识问题,他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研,经过半年的摸底,了解了大家的顾虑,为乡亲们详细讲解合作社的优势。经过他的认真宣讲和实践,加入合作社的百姓从起初的几户农民,逐步扩大到周边村屯。到2014年,合作社已经发展合同式的标准社员500余户。合作社还通过租赁、入股、托管等多种方式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消除田间路,统一购入生产资料,统一农机作业服务,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标准化作业,共同抵御风险,规模效益突出。农户以土地的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股分红,仅通过节省支出这一项平均一晌地社员多分红2000元。
创新思维 带领村民走新路
由于经营土地规模过大,前期投入的农机数量出现不足,为了保质保量做到服务春耕秋收,他们将工作的重点再次回到如何让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上来。他作为合作社的发起人闯在前头,承包1000亩土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2015年他们种植了黑豆等杂粮,同时种植了红辣椒、秋葵、胡萝卜等大地蔬菜,也试种了赤芍、薤白等药材,他们一方面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问题,一方面解决秋收后的销路问题,经过大量的信息搜集和市场调研,终于一一签署了订单,为了落实这些订单,他们的足迹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至宁夏,东至上海,正是这些坚实的步伐为他们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他们开始了线上销售特色农产品。侯刚说:“如果说返乡做农业是情怀在支撑着我们这帮创业者,那么做电子商务这是我们的优势发挥,南方打拼多年,我们深谙市场营销之道,‘行业+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轻车熟路,只要找到农业的线上入口我们就可以发挥优势,将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创办了自己的移动端APP,推广土地线上“私人订制”新模式。合作社通过互联网详细介绍地块位置,种什么,怎么种等信息,再以一亩地为单位,让消费者以私人订制的方式来租地种地,将生产端和消费端直接对接,目前他们已经接到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几百位都市白领的预定。合作社这种先将流转过来的土地再转包出去的模式,不仅让消费者吃到了按自己要求生产的放心农产品,让都市人体验到了拥有田园的快乐,还使农产品在没有播种的时候就实现了销售收入,大大抵消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针对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方针,合作社还寻求和吉林农业大学蔬菜园艺专家合作,邀请了多名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同时还在西八大村设立珍稀蔬菜试验田,并取得示范成功,也为农民增收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侯刚现在每天生活的写照。他在微信签名中写道:“迷恋自己的影子,只因他不知疲倦地跟随”。他渴望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更渴望看到这片他深爱的黑土地能有更美好的明天。(四平日报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