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气象新,风拂沃野万物苏。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春耕生产已进入关键阶段。放眼望去,辽河垦区辽河农场四桑公路两侧,在广袤的田野里,有的农民挥锹施撒农家肥,有的忙着修水沟渠道,他们惊醒了酣睡的大地。春耕生产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不久这里将被移栽新苗,即将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
辽河农场水田面积4.67万亩,水稻单产连续多年在全省高产攻关活动中名列前茅。去年,全场粮食总产量70753吨,其中水稻29587吨,年创产值1.5亿元。为抓好今年水稻生产工作,全场上下齐动员,抓紧春耕待丰收。
机械育苗质量好。在茅山分场二村,笔者看到各家各户正忙着水稻育苗。今年52岁的田付是一位种地老把式,他家种1.6公顷水田,去年购置一台新式水稻育苗机,这下子育苗可轻松多了。只见十来个邻居亲属都来帮忙,有的用手推车往大棚里推调好酸的育苗土、有的往育苗机里放置钵盘,只见育苗机通过缓慢的旋转,将水稻种子及育苗土均匀地播撒在一张张钵盘里,然后有人将装好的钵盘,整齐地摆放在大棚里。村主任刘增春也钻进大棚,一边帮着干活一边鼓励大家:“快点干啊,保质保量,中午有好伙食。”农谚道“苗好收成一半”,由于大棚育苗能抢夺早春积温,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秧苗利用率,提高水稻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近年来,这个分场农业科技干部积极宣传大棚育苗的优势,提高村民建棚的积极性。
科学种田夺高产。刘增武、宿文兰夫妻俩,今年种植水稻6公顷,夫妻俩种地即能吃苦又讲科学,今年他家种植的品种是吉农大809和823。为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刘增武根据自家的生产经济条件,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能力强、抗倒伏、分蘖强、成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并不断加强田间管理。为了节省费用开支,两口子在育苗期间,每天起早贪黑,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5000钵盘的水稻育苗。在三村的于柏伟家里,只见他和妻子宿金荣正蹲在地上摆弄着秧盘试着铺土。2013年他家成立了家庭农场。近日正准备在大棚内铺秧盘,“去年我家种植水稻15公顷,收水稻20多万斤,纯收入17万元。”老于乐呵呵的说。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场科技干部经常对村民提供种植培训、技术指导及跟踪服务,如何尽快将科技转化成为生产力,变成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一直是分场领导孜孜以求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农民精选优选水稻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水稻产量。另一方面,以农场科技人员为主体,形成农场、分场、农户三级服务网络,做到指导到分场、跟踪到村屯、服务到田间。同时,积极组织村民到水稻试验田参观,不断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
水稻生产机械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省时省力又省钱。作为农业科技示范场,辽河农场积极向上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扶持,对下鼓励村民购买各类农机具。目前,全场水田农机总数为480台(套),其中大型水田作业机械215台(套)包括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小型水田作业机械265台(套)包括插秧机、育苗机,逐步形成了科学实用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去年,这个农场机插、机收面积达到90%以上,部分地块实现了育苗、插秧、收割、秋翻全程机械化。八村的水稻种植大户任国春,2013年以来,从村民手中流转的土地由开始的15公顷增加到现在的24公顷,经济收入连年增加。家里也从当初的两台小型拖拉机发展到现在的水稻育苗机、插秧机、大型水稻收割机、旋耕犁等10多台(套)农用机械。不仅方便自家生产,农忙时节,还雇上几个农机能手,为周边村民提供育秧、插秧、打药、收割等“一条龙”机械化服务,既在自家门口增收,又帮助农机手创收。据估算,这些农机每年给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如今,像他这样的农机大户有26户,农机合作社10多个。
夕阳斜照,辽河农场备春耕生产工作依然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预计4月中旬大面积育苗完成,5月上旬开始插秧。(通讯员 李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