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农机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无人化”智慧农场模式。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罗锡文院士团队无人化农场技术成果为模型,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渗透到农业领域中,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融合打造了甘肃省首个“千亩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及智慧农业示范园”。该项目重点聚焦“种子和耕地”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开展1350亩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推广玉米制种的育、耕、种、管、收、储等全流程机械化无人操作模式,推进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建设。奥凯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实现了5个功能。一是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即覆盖农作物生产中的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的各个环节。二是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即农机自动从机库转移到田间,完成田间作业后自动回到机库。三是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即在农机转移和作业过程中能实现自动避账,遇到异常情况能自动停车,以确保安全。四是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即能对作物生产过程中的长势和病虫损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五是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即能根据作物的长势和病虫草害情况及时作出决策,并自动进行精准作业,包括精准施肥和精准施药等。示范园同时集无人化农机系统、无人化灌溉系统、无人化绿色防控系统等多维技术于一体,为玉米制种生产提供了全过程的无人机械化技术服务,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集约化管理,解决了制种玉米去雄、收获、剥皮三大“卡脖子”问题。
(二)智慧农机服务平台模式
1、瓜州县机采棉智慧农机服务平台。2023年,瓜州县针对机采棉产业单个人工管理面积小、智慧调度能力水平低、技术品种不完善等问题在瓜州镇开展机采棉智慧农机服务平台建设。生产实践表明,机采棉智慧农业生产方式效益显著。机采棉与人工采棉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可实现节水50%、节肥25%,每亩减少生产成本265元,有效提高了灌溉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推广智能一体化、无人机植保、化学打顶、脱叶催熟、打包式机械采棉等机采棉配套集成技术,棉花采摘成本降低700元,机采棉与传统种植棉相比,每亩增加保苗3500-4000株,亩增产70公斤,亩增收420元,达到1385元。棉花膜下滴灌精密播种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耕地次生盐碱化,保护了地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该县同时以精准农业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互联网+农机信息化技术为载体,购置引进国内先进的智慧农机设施设备,大幅增加农机自动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深松整地作业远程监测系统终端、报废更新远程监管系统等现代智慧农机装备,构建农机作业生产信息化体系,实现农业生产中的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农机调度、作业监测、作业质量分析、作业面积统计、机手培训、信息发布等一体化服务,走出了一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新路子。
2、玉门市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2024年,玉门市支持鹏诚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斥资60万元引进北京大田互通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屏作业监测终端”,建成该市首个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屏作业监测终端采用亚米级差分 RTK算法,定位精度误差20CM,定位数据、轨迹数据更加精准,为面积计算提供了精准的定位数据。该监控终端适用于拖拉机(带深松、深翻、旋耕、 播种、粉碎还田、打捆等作业机具)、移栽机(自走乘坐式机型)、收割机(小麦、玉米等谷物联合收割机)、植保机(自走式)等多种农机作业类型的监控,可以适配多种作业机具,减少了机手为适应多个作业类型补贴需要安装多套监控主机的投入,降低了机手的采购成本。数字屏作业监测终端可采集、跟踪、管理农机的位置信息、作业状态信息等,可外接作业状态传感器,作业机具传感器等,可实现对多种作业类型的监控。数字屏作业监测终端内置北斗定位模块、4G通信模块、存储模块、运算处理模块等,可将农机定位数据等按照设定好的时间间隔上传至管理运营平台,便于进行管理与运维决策分析。自今年9月24日“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投入运行止目前,鹏诚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农机作业信息调度服务面积12000亩。
三、措施建议
1.完善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购机补贴政策实施、申请国家“两重”项目等方式,加大智慧农机、“无人化”智慧农场建设投入力度。利用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不断完善智慧农机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建设智慧农机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农机北斗终端、精量播种、变量施肥、农业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装备。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供农机管理应用数据信息平台,推动智慧农业建设。
2.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有关要求,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对工程建设后管护和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因地制宜开展数字农业、良种良法、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技应用。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建设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3、强化部门协同促进机艺融合。以农作物的生长模型为基础,建立可量化的规模化种植规范,重点围绕农作物的合适生长需求,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分解为模块化的作业任务,在规模化种植背景下,综合考虑作物品种、目标产量、生产效率、经济性因素、以及地理气候环境特点,形成具体的、可量化的种植规范,涵盖作业标准和生长指标,为量化管理、科学决策、农艺农田农机深度结合提供依据和基础。
4、加强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等项目,加大智慧农业人才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提升生产作业全过程实时监测和农机作业服务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应用质量与水平,增强小农户参与智慧农业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智慧农场信息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是智慧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载体,虽然目前酒泉市建成的奥凯“无人化”智慧农场已经实现了部分信息化功能,但与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智慧农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奥凯“无人化”智慧农场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大数据处理和分析、云计算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瓜州机采棉智慧农机服务平台还有一些更加先进的工具没有运用进来,需要进一步配套多光谱无人机及其配套的决策平台,提高建设质量水平。
二是智慧农场建设新技术新装备兼容性矛盾突出。现阶段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市建成面积达248.3万亩,但是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农机运行、农艺实施和种植管理的兼容性矛盾比较突出。比如瓜州机采棉智慧农机服务平台,由于农田水利设施设计不尽合理,导致水肥一体化系统中电磁阀、电动球阀等设备数字信息覆盖面积不够稳定,智能农机装备优势发挥不够充分。
三是无人化智慧农场部分环节还存在短板弱项。无人化农场技术成果系统集成程度不高,生产作业全过程实时监测和农机作业服务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程度较低,数据链应用还不够充分,还没有完全实现精准作业决策自动化,需要进一步通过应用无人化、数字化、精准化装备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降本,构建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生态、高效环保的循环生态无人农场模式。
四是智慧农场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还缺乏。智慧农业建设对工作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如像奥凯“无人化”农场对无人驾驶导航路径规划、转弯半径设置等方面操作人员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相关技术人员,全市智慧农业建设还缺少对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短板不足影响限制了智慧农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