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中联重科、农友集团、富佳科技等湖南农机企业,记者被一批小巧精悍、灵活高效的丘陵山区农机吸引了目光。
湖南多丘陵山区,山地面临“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窘境。近年来,湖南瞄准市场缺口、差异化竞争,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链条,推动农机产业加速壮大。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联合湖南多所高校研发的这款油茶采收机,填补了行业空白。”11月27日,在“中国农机之乡”双峰县,湖南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操作遥控,自走环抱油茶采收机就开启作业模式。
通过脉冲震动摇晃树枝,让油茶果掉落,再用伞子接收,这台油茶采收机一分钟就能摘完一树的油茶果。
油茶机械化采收是世界性技术难题。我国有8000万亩油茶,其中湖南油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采收环节无机可用,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刘若桥称,公司从2013年开始研发油茶采收机,获得“揭榜挂帅”“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等政策支持,还有湖南大学、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等高校科研团队长期合作指导,终于攻克技术难关。
在农友集团,记者看到,一个投资6000万元的智能化加工车间即将建成投产,流水线引入机器人作业,将大大节省人工。
“以前产能跟不上订单需求,今年早些时候退了1000多万元的烘干机订金。”刘若桥介绍,在省里“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加工车间设备全部实现智能化更新,预计产品交付合格率大幅提高,产品交付时间缩短75%。
“湖南农机产业发展环境好,政策持续支持研发和生产线改造、工艺改进,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明亮称。
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152家。“中联”收割机、抛秧机、耕整机畅销海内外;铁建重工打包采棉机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郴州农夫履带拖拉机、郴州粮机成套加工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30%。湘产碾米机、小型收割机、履带拖拉机深受国内市场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睐。
行业发展动能澎湃
“湖南农机产业基础好,产品类型丰富,但产业链条上依然有薄弱环节。”吴明亮介绍,目前湖南农机企业主要集中在整机生产环节,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外省或进口。
农机原材料性能直接影响农机的使用寿命。“这一问题在湖南显得更为明显。”中南大学教授、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李专介绍,湖南土壤整体偏酸性、含水量高,对农机触土部件的材料耐磨性要求更高。
“我们把用于航天航空的材料用来生产农机触土部件,让农机使用寿命提高3至4倍。”李专说,团队发明的触土部件耐磨材料,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农机的旋耕刀、犁耙、圆盘开沟器等部件上。
变速箱是农用拖拉机、旋耕机、收获机等燃油农机装备的核心部件,它负责燃油类农机装备的调速。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戴宏亮介绍,团队牵头研制的多行星耦合体系无级液压变速箱,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了平滑换挡,让农机在丘陵山区的复杂地形条件下作业更灵活,有效提高了农机性能。
技术攻关持续突破,生产线不断提质升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据省农业农村厅介绍,2023年,全省农机装备产业营收280亿元,全省农机出口额4.58亿元,同比增长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