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走进庆安县,连片的稻田已进入成熟期,对于当地农户来说,忙碌的一年即将迎来硕果,金灿灿的稻谷承载着农人们的喜悦。
“水稻现在已经成熟了,这两天就要开镰收割,今天技术人员还来给我的收割机改装成无人驾驶的,这回秋收省了不少劲儿。”9月18日,在庆安县久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看着技术人员忙着改装收割机,种植户王廷富满心期待。“我们这里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河水水质也好,很适合水稻生长,这几年通过种植优质长粒水稻品种,采用智能浸种催芽、超早钵育、无人机防控等农业技术,水稻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种植户都得到了实惠。”在王廷富看来,庆安大米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口碑背后,藏着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密码”。
庆安县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腹地,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寒地黑土”核心区,土地肥沃,七河开源、九河汇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庆安成为水稻种植的天赐宝地。这里生产的庆安大米香气淳朴、自然芬芳,做出的米饭品味香醇、筋道滑腻、口感极佳。
发展从历史中走来,庆安水稻种植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有一种米香叫庆安香”的品牌口号享誉全国,也正飘香世界。1991年,随着庆安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全国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1993年,庆安粉米厂的庆泉牌大米获国内第一批绿色食品标志证书,庆安大米品牌也持续叫响。
得益于生态优势,叠加高标准的种植技术,使庆安大米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代名词。2004以来,庆安大米相继被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官方“盖戳”,今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发布了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庆安大米成功入选,开启发展新篇章。如何用好这张“金名片”,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实现新跨越?庆安县从优质水稻品种研发、高标准种植管理、庆安大米品牌建设、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聚焦发力,不断取得新发展、新变化。 “地理标志是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就要规范标准、提升品质,用好用活地理标志这块金字招牌。”庆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左彦秋介绍,为提升庆安大米品牌“含金量”,庆安县建立起“庆安大米”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体系和协调机制,推动出台配套的地理标志管理等政策保护。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检验检测。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等方式,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监管。接下来,庆安县将持续加强品牌建设、质量控制、产品监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把地理标志与农产品商贸有机结合,进一步塑造地理标志知名度,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强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庆安县积极承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参加中俄博览会、绿博会、哈洽会等国内外高层次展销活动,举办绿色水稻文化节,推动“国际稻香米品牌中心”“品牌产业园示范基地”落户庆安,聘请浙江大学品牌研究院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战略规划,持续的办节参会、展销推介,庆安大米品牌被逐步叫响叫亮。如今,庆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35.12亿元,品牌效应在逐步扩大。品牌价值的提升不仅使庆安大米成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金名片”,全产业链发展、多元融合的蝶变效应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庆安大米种植面积130万余亩,年产稻米80余万吨。在产业链条的带动下,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网络直播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米糠油、速食米饭、大米酒等产品不断开发,实现了稻米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发展,一个以大米为主导的全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版图在庆安县持续拓展。 更令人欣喜的是,庆安县深化与哈工大、紫光云等院校企业合作,有序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AI农场、智慧农机等设备设施,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让庆安大米的生产过程踏上了现代化、科技化的快车道。
“我县依托域内水稻育种企业,培育出适合二、三积温带种植的优质品种71个,实施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工程。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发展到20处,农业机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9%以上。农业物联网应用面积达30万亩,智慧农机达400余台,这些为庆安大米的生产过程提供了坚实保障。”庆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彦威介绍,全县稻米加工企业发展到了68家,规模以上企业29家,绿标、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分别达到16家和11家,稻米年仓储能力388万吨,年加工产能300万吨左右,产业发展集群正在不断壮大。
“今年我们合作社推广稻鸭共生种养模式十分成功,每穗水稻相较于去年多了20粒左右,预计每亩产量增加30公斤左右,鸭田米每斤还能高出市场价0.5元,而且稻田鸭也已经出栏,每只鸭子的纯利润在20元左右,每亩地投放10只稻田鸭,还能增收200元左右。”站在丰收的田野上,庆安县勤劳镇方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窦方胜分享着属于农人们内心的喜悦。
又到金秋,接连的丰收场景在庆安这片发展热土上徐徐展开,庆安大米“地理标志”这张金名片在收获季熠熠生辉,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