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图片

以水为媒 赴春之约 ——浓江农场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掠影

日期: 2024-05-30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北大荒集团浓江农场有限公司 朱德龙

   北大荒集团浓江农场积极落实落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紧抓农时,协调农机、全面加强农业技术跟踪服务,确保春耕生产环环相扣不脱节,实现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绘就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画卷。

节水灌溉模式

优人一着

水是农业命脉,农场傍江而生,因水而兴。这个拥有60万余亩水田的水稻专业场对灌溉用水聚焦关注贯穿整个农业生产工作的始终。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三水联合调度”“三水联合使用”、旱平免提浆技术、泡田插秧一茬水……一项项技术的推广使用不仅提高了农场农业生产的节水水平,更带动了种植技术的全面升级。

还不到5月,种植大户温学全的水稻田就已经泡田打浆等着插秧了。作为一个种了26年地的“老把式”,温学全告诉笔者,搅浆整地是水稻种植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以前,泡田整地耗时长、成本高、需水量大,搅浆过度还容易造成淤苗,存在插秧质量差、秧苗损失率高的弊端。“现在不一样了,用新方法不仅能节水,稻子还长得更好了!”温学全口中的新方法,就是是旱平免提浆。

“我们在秋收后对耕地实行深翻、浅旋、旱平,次年春季泡田后不再进行提浆整地环节,较常规提浆整地可节省泡田时间10~15天,每亩地可节水约50立方米。”农场副总经理张玉军介绍。“这项技术让农事活动各环节衔接的更顺畅了,今年农场4月5日开始抽江水,进行春灌工作,江水中的有机质更为丰富,水温更高,更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水省下来了,产量增加了,米质提高了,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一系列节水措施让温学全的一千多亩地收益越来越多,他算了笔账,“这一套节水措施,省水、省电费、省人力,每年,能让每亩地的成本至少节约100块,亩产能增加100斤,土地一年比一年肥沃,大米口感更好了!”

多年以来,农场从现代化大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高度着眼,依托青龙山灌区及其田间配套工程,先后推广了水稻“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地表水灌区开展了“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三水联合调度,井灌区采取了“蓄住天降水、留住过境水、回归废弃水”三水联用,创新探索水稻全生育周期节水灌溉和灌溉水精准调度模式,着力打造“三江节水模式示范区”。通过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江水灌溉面积达42万亩,节水控制灌溉面积达58万亩,初步实现了“节水、节本、增产、提质、增效、低碳”的多赢目标,迈出农田增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节水新路子。

高标准农田建设

质高一筹

粮食要高产,良田是保障。农场地处浓鸭河涝区,与水共生走“以稻治涝”之路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调整种植结构开发水田时,受困于机械力量,遍地都是5亩到10亩的水稻池子,这也成为了横在农场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机械作业效率低、人工作业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种植户分散经营……”想起以前的难处,格田改造项目负责人曲景印感慨万千。“今年,我们以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筑牢良田‘耕’基,农场耕地面貌焕然一新。”

站在农场第第七管理区池埂上举目远眺,整齐划一的地块、宽敞的机耕路、错落有致的田坎,田地的“颜值”变得更美了。条条块块的碎田,连成了方方正正的格田,单个格田扩大至15亩以上,这就是标准化格田化改造的成果。

“通过采取田块整治、渠道衬砌、去埂扩池等措施,我们对田间池埂多、形状不规则、渠系不畅通的格田进行土地平整,春季3.2万亩的格田改造项目已圆满完成,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960亩,增加粮食产量110余万斤。”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邢春秋介绍,“面对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标准严的实际情况,农场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紧密衔接春耕工作,为国债项目秋季施工打牢基础。”

今年,农场采取“国投+自筹”的方式,总投资3.7亿余元,重点实施格田整治改造、沟道衬砌、渠道清淤、新建水工建筑物等项目,工程建设规模达10万余亩。自3月20日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以来,农场22个施工标段全部进场、同时施工,340余台挖掘机、推土机、轮式车协同作业,昼夜抢工在田间平整土地、挖渠筑路。

“我这块地格田改造前,地势高低不平,插秧、收割、整地和田间管理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改成了大池子,不仅去除了多余池埂,耕地平整度也大大提高,今年春天泡田整地、插秧作业干活更方便了,同样一台插秧机每天能多插10亩地,争取再夺一个大丰收。”第二管理区种植户翟羽春欣喜地说。

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农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释放耕地资源潜能,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夯实粮食安全生产根基。

农业创新技术推广

先人一步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在浓江,一粒稻种从叠盘暗室催芽出苗到超级育秧大棚发育成长,再到水田的水稻插秧作业,凝结了农场以科技增产提质的心血。

农场围绕北大荒集团“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以规模化、实践化推进农业智慧化、绿色生态化、精细高效化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育秧模式,推进水稻生产工厂化,有效破解水稻生产瓶颈。从2020年开始,农场累计在9个管理区建设叠盘暗室出苗基地9处,应用暗室设备109套、硬盘120.4万张,实现工厂化育秧。

“我们的育秧全程机械化,装土、浇水、播种、覆土、出盘、叠盘、入箱‘一条龙’自动化作业,可以实现恒温出苗,苗匀苗齐,便于管理,能缩短育秧时间7天左右。”在育秧工厂,农场副总经理张玉军介绍。

“我们还将叠盘暗室出苗技术与密苗机插技术相配套,利用叠盘暗室32℃恒温的条件下完成水稻‘立针期’出苗,优化了常规密苗机插育秧方式。”说起农技,张玉军如数家珍。“这项技术减少了单位面积本田育秧盘数,缩短育秧进程、降低秧苗秧田期感病风险,预计每亩净利润可增加155元。”

今年,农场用230余栋超级育秧大棚培育高质量水稻秧苗。“咱这超级大棚,有效提高了水稻育秧工作的集约度和机械化程度,摆盘机、筛土机、覆土机都能进来,相较普通大棚,超级大棚内部环境更稳定,温度、光度、湿度更可控,育苗质量高了一大截,再也不会出现捂苗、黄苗的情况了。”第八管理区书记段德奇介绍。

同时,农场开展水稻劳动和技能竞赛,助推变量施肥、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展示智慧农机和作业标准。

春天的浓江,千帆竞发、迎难而上,尽是农业生产者辛勤的身影。

浓江农场新技术推广脚步不停,通过强化农机、农艺、农人、农地融合,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7.0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8%、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为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奠定基础。

一辆插秧机在田间作业,偶然激起一阵泥水拍向田埂,驾驶智能农机的新农人正用笑容告诉大家——春天,浓江人从不虚度,从不失约。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