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图片

双峰县推动乡村振兴见成效

日期: 2023-11-22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湖南日报 曾玉玺 赵冠豪 李琴章

   【重点提示】

“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七山一水两分田,湖南娄底双峰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大县。

近年来,双峰县实施一系列措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见成效。

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建设,精心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农产“七个一”工程,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稻、辣椒、油料、南竹等特色产业。

培育更多“地理标志”农产品,深耕永丰辣酱、青树坪淮山、石牛南竹、甘棠中药材等特色农特产品,打造湘中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力打造“精细农业先行区”。

推进锁石花之缘、水府庙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景区建设,举办油菜花节、水府庙龙舟文化节等系列节会活动,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连日来,我们走进双峰县永丰街道、石牛乡、印塘乡、杏子铺镇、井字镇的乡村农家、田间地头、旅游景点,看双峰县如何因地制宜,端稳“手中饭碗”,聚焦“乡村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奋力开创“三农”工作崭新局面。

【经验探究】

端稳“手中饭碗”:切实抓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

沃野相连,秋收冬藏。一年好光景趟过了“四分之三”,恰是颗粒归仓时,丰收的喜悦爬上双峰农民的脸庞——

10月28日,永丰街道松坪村“稻再油”示范片,经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娄底市农业农村局、双峰县统计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测产,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为亩均284.17公斤,达到示范片产量目标。

10月29日,双峰县梓门桥镇八仙村,农民驾驶“铁牛”在田间撒欢,晚稻收割、脱粒“一气呵成”。粮食进袋,喜上眉梢,“又是一个丰收年”。

11月初,洪山殿镇洲上村,晚稻收割接近尾声。为抓好秋冬种,晚稻收割一结束,村里就抢抓时机、翻耕田地,播下600余亩油菜,祈愿来年又是好光景……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双峰县作为我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今年粮食播种面积117.89万亩,超额完成省市分配的全年目标任务。其中,播种早稻39.4万亩、晚稻39.8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双峰之为”。

相较拥有广袤平原的粮食产区,双峰县抓好粮食生产存在“弱项”:按形态分布,这里山地、丘陵、岗地地貌占七成多,平原地貌仅占两成多,地貌类型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

“丘陵山地纵横,‘七山一水两分田’,农田呈‘碎片化’分布,人均耕地仅0.72亩,田块窄小且分散。”双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联宇说,一方面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方面发展适宜丘陵山地的“小农机”,蹚出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稳步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双峰县共培育种粮主体2742个,流转土地面积34.8万亩,比去年增加1.21万亩,其中种粮大户1370户,流转种粮29.6万亩,比上年增加8900亩,1000亩以上大户达51个。

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导小组。依托1个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6个乡镇(街道)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73个村设服务点和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构建县、乡、村三级“1+16+N”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23家、家庭农场1469家,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01家,服务耕地面积达51万余亩。

发展适宜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加大补贴力度,大力推广服务组织使用“轻便、适用、实惠”农机装备,全县109家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0.67%。

因地制宜,守好种好“饭碗田”。双峰县还通过政策支持、基地示范、技术培训,鼓励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传统的一季稻区、光照和水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部分双季稻区,发展再生稻适度规模种植。今年,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2万亩,居全省前列。

聚焦“乡村产业”:永丰辣酱、竹产业等“硕果累累”

连绵九峰山,造就双峰县石牛乡的秀美。石牛乡党委书记聂安定说:“山势连绵,让我们坐拥10万亩‘竹海’,足以造福一方。”

曾经,这里家家“一把削竹刀”,户户都吃“竹业饭”。但随着工业化加速和市场经济发展,手工竹制品和家庭式竹加工作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少石牛山民选择南下务工谋生。10万亩南竹林自然生长,逐渐让山路阻隔,竹质也变得不宜精加工。

明知是“宝藏”,却不知如何挖掘。双峰县作为全省17个竹产业重点县之一,共有竹林33.7万亩。像石牛乡这样的“困境”,在双峰并非孤例。

如何破局?双峰县林业局局长王建安说:“不能‘空有宝山而不自知’。为了开发竹资源,我们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大财政投入,打造示范项目,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推动竹产业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近年来,双峰县出台专门的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设立竹产业发展扶助基金,支持竹产业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竹林流转,全面实施南竹低改,加快竹林道、集材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竹林认证培训,推动竹林认证和碳汇能力建设,全力打通竹产品市场准入“障碍”。该县还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营商环境优化,竹制品加工企业由过去的18家增至30家,初步形成竹压板、竹炭、竹工艺品、竹机械等11大类产品体系,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去年,全县竹产业综合产值达61.04亿元,同比增长6.3%。

“山上搞低改、山下精加工、山外闯市场”,竹产业找到出路,也带动了人气回归。石牛乡九峰山村村民彭友生说:“以前在外奔波求温饱,如今在家卖竹子,一年就能挣5万余元。”

不止竹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形成以水稻、油菜、辣椒、中药材、油茶、南竹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黑加宝黑猪、青壳蛋鸡、龙虾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粮油、辣酱、南竹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打造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52家、县级91家,涵盖粮油、肉类水产、竹木林、果蔬茶、中药材等产业。

在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双峰永丰辣酱、青树坪米粉、水果鸡的鸡蛋、土蜂蜜等产品获得金奖。

推动“农文旅融合”:因地制宜、融合创新,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山地丘陵连绵,带来丰饶物产和优质旅游资源;“家国文化”深厚,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双峰县推动“农文旅融合”,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杏子铺镇依托水府庙库区得天独厚的旖旎风光,3200余名渔民上岸吃上“旅游饭”;

锁石镇“花之缘”景区以节会为“媒”,连续成功举办12届油菜花节,每年吸引八方旅客纷至沓来,观花赏景、畅享美食,各类消费收入在1亿元以上;

井字镇、荷叶镇地处县域边陲,成功打造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和蔡和森纪念馆·故居景区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点”。未来还将整合曾国藩故居旅游区和蔡和森故居旅游开发规划,围绕创建5A景区目标,力争打造“家国天下,富厚双峰”为主题的大旅游景区空间……

放眼双峰大地,以蔡和森、蔡畅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曾国藩故居为代表的人文旅游,以水府庙库区、紫云峰、九峰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正推动农业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做优“农文旅融合”,“秘诀”在于因地制宜,关键在于融合创新。

双峰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打造锁石万亩油菜花基地、林海海棠基地、甘棠芍药花基地和荷叶荷花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基地;推动乡村旅游与湖湘文化、农业生态休闲深度融合,成功打造锁石镇“花之缘”景区、锦绣九峰景点等一批乡村3A 级旅游景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同时,双峰县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节会经济”新模式:引进北京知企科技体育公司,承办2届“国藩之路”半程马拉松赛;政企合作,已成功举办12届油菜花节、8届菊花节、4届井字铜梁山乡村文化旅游节,3届芍药花文化旅游节、2届荷花节……今年,该县相继举办“白玉堂前好家风”文化旅游节、2023第四届铜梁山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节、双峰县第三届乡村音乐节、首届龙舟文化节等文旅体节会活动,形成集聚“出圈”效应,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双峰文旅市场持续复苏。据统计,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双峰全县共接待游客39.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2.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93.91%。2023年以来,双峰县共引进滑世界亲子营地、紫峰云端文旅综合项目等文旅产业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额达18.5亿元,并在双峰县2023年旅发大会上集中签约文旅项目10个。

【专家寄语】

发展乡村产业要布好“局”、做优“特”、实现“融”

朱 强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考察时,都曾强调农业特色发展。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要求,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2019年5月,在江西考察时又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发展乡村产业,首先要在“局”上花心思。所谓“局”,就是要做好产业布局规划设计。做好产业规划既要立足地域资源优势,更要关注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地理位置相近的乡村,由于气候温度、地形地貌、区位交通等要素资源禀赋基本相同,客观上会导致一定地域范围内产业结构趋同,加之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和生物性影响,市场细分和选择尤为重要。双峰县前后两个时期竹产业发展实践,就已充分证明,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产业发展结构布局,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极具重要意义。

发展乡村产业,关键要在“特”字上下功夫。所谓“特”,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系统规划设计特色产业发展,切实做到产业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事实上,特色产业发展,就是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差异化发展,就能满足客户不同消费需求,就可以抢占市场先机,就会培育形成产业特色,就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比较效益,也会从局部改善农产品供给侧结构。要实现产业特色化发展,核心是要立足差异化要素资源禀赋,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赢得差异化客户青睐和忠诚。双峰县辣椒、辣酱、米粉、淮山等产业发展,既尊重了资源种质特性,又服务了差异化客户需求,培育了特色产品产业,实现了持久持续发展。同时,为彰显地域特色,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无疑是农业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生动实践。

发展乡村产业,重点要在“融”字上花气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既是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从产业内部来看,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是要千方百计延伸特色产业链,推进产、加、销、服纵向贯通发展;另一方面是要想方设法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和农文旅教横向融合发展,尽可能把效益留在农业农村内部,惠及全体农户和集体成员。从产业发展生态看,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不断优化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构建园、村、城多向发展格局,促进实现科工贸金和农林牧渔内部协调发展。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