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智慧农机与智慧农业论坛”在长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接受了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
“猪肉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一年至少要吃掉6亿头猪。”印遇龙认为,工厂化、集约化、智能化是现代养猪业发展方向。
据介绍,工厂化立体养殖采用智能温控、机械刮粪、自动料线、自动称重等国内领先的现代养殖工艺,具有用地少、自动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少、人力成本低等优点。
“传统养殖,主要依靠饲养员的肉眼观察与经验来判断,很难做到对所有个体信息的实时、精准监控。”印遇龙告诉记者,通过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养殖工厂可以远程实时监控每头猪的情况,还能通过中控平台开展育种分析、疾病监测等。
“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约70%,精准饲喂与营养至关重要。”印遇龙团队为宁乡花猪量身定制了“秘方饲料”,从前吃4.5斤饲料只长1斤毛重,现在吃3.5斤就能长1斤毛重,并用更便宜的非粮饲草部分替换了豆粕、玉米,一头猪的“伙食费”省了数百元,每头宁乡猪料肉比降低约6%,利润增加300元/头。
“养猪业一直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的生猪产业面临着外国猪市场占有率高、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培育猪种等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对此,印遇龙建议,要加强育种新技术应用和育种效率提升;开展种猪主要性状形成机制等基础研究,发掘优异基因资源;研制并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低成本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平台;突破基因编辑育种等原创性技术;完善种猪商业化育种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生猪种业自主育种能力,引领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湖南地方猪种,我们正着力挖掘其优质基因,开发一款湖南地方猪基因组育种液相芯片。”印遇龙表示,现在不仅要养好猪,还要育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