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耕到育秧、插秧,再到田间管理和烘干入仓,由合作社提供的“一条龙”服务,正解放农民的双手。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沙市镇,当地有一名80后种田“达人”,他就是长沙高级新型职业农民许海明,当地村民称呼他为“田保姆”。
眼下第一批早稻秧苗正迎来分蘖期。15日上午,在浏阳沙市镇东门村一片水田里,许海明正操控无人植保机开展田间作业。精准定位,绘制航线,无人机载着40公斤肥料起飞,在田间地头展露十八般武艺。“有了科技支撑,种田省心省力,10亩田仅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作业。”许海明告诉记者。
“秋收时节稻谷送到家,每亩增产近100公斤,比自己种地强。”沙市镇东门村村民张辉煌将自家7亩土地交给许海明打理,从耕地到育秧、插秧,以及收割、烘干等环节,都由许海明带领的合作社“包干”。张辉煌要做的,就是负责施肥、打药等简单的田间管理。每年秋收时节,许海明会将烘干的稻谷送到张辉煌家,他只需要在家等着收谷。
按照需要“点单”,选择服务类别,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张辉煌就可以享受到种地“大包干”服务。他因而能腾出更多精力务工,在许海明于2014年成立的浏阳市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张辉煌当起了田间管理员,去年领取了工资性收入5万元。“地有人管,家门口打零工,收入有保障,生活有盼头。”细说眼前的美好生活,张辉煌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2021年许海明带领浏阳市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达1156亩,双季稻种植面积突破800亩。今年,许海明的合作社将为周边3000多亩土地提供代种服务,越来越多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如今,许海明的基地成为了“水稻绿色高产创建试验区”,基地还被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定位为打造生态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基地,他专门聘请了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为技术支持单位,以省水稻所为技术依托单位,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为脱贫户提供化肥种子、生产技术并推销稻谷,甚至提供无偿的农机服务等,帮助农户增加收益,带领更多村民享受丰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