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就是想种点水果蔬菜,自给自足,享受享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没想到一做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停不下来了,倒是农业机械帮了我大忙,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江苏省盱眙县龙诚田园负责人刘卫春笑着说。
位于穆店镇马湖村盱张路,国庆水库和小道场水库之间,赖茅山脚下的龙诚田园,是一个以葡萄种植为主,草莓、火龙果、无花果、西瓜、油桃、梨等时令水果为辅,通过覆草栽培、林下养殖实现生态循环,将农业(葡萄等水果种植)、工业(葡萄果酒加工)和旅游业(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的乡村休闲项目。田园尤其是葡萄园的种植、施肥、剪枝、运输、包装、冷藏等全程基本能做到机械化、智能化。特色农机在这个葡萄园中的应用,产生了新型的劳作方式,提升了经济效益,使得特色农业规模化,激发田园新活力。
记者见到刘卫春时,他正在指导工人给葡萄剪枝,“传统农作方式很辛苦,也很难从土地上真正收获生活。整个江苏盱眙的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越来越少,机械代替人工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工人用电动剪刀进行机械化操作,修剪过后的葡萄树排列整齐,间距、行距、枝条的疏密都像是经过精确测量一般,给人一种震撼的美。虽然不是葡萄丰收时节,走在葡萄园内,仍然让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葡萄丰收的情景。
“葡萄园是整个田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方,达80%以上,通过新型农机,我们产生了新的劳作方式,不需要反复弯腰抬头,就能给土地除草,给葡萄修枝。”刘卫春介绍说,刚开始的时候葡萄园采用小拱棚,棚内架形采用飞鸟架,行距2.7米,株距4米,棚高2.6米,在日常田间管理时遇到机械到头时没有办法正常拐弯,加之行距不够,机械旋耕非常不方便,特别临成熟季节时,运输机械也没有办法进到田间。因此根据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做了棚架的改造,做成8米宽的连栋棚或单体棚、葡萄行距4米,并在棚子两头预留4米,棚体高度做到4米,并为做2棚预留空间,进行了这样的“宜机化”改造之后植保机、旋耕机、碎草机、田间运输机都可以进入田间进行作业,大大方便了田间管理。“田间作业的各种智能化机械,有的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只需要输入命令就可以了。对阳光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力、土壤元素都有智能化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测,如果能把束花束果的自动化问题解决了,在葡萄种植方面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刘卫春说。为了最大可能地实现机械化作业,计算机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他,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在果树的种植与管理上,不断研发实用性技术,让果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目前,果园建有田间气象站一座,可以实时反映田间的温度、湿度、光照、雨量等,并将数据和实时图像传输到控制中心,与水肥一体化系统相连,实施智能管理,同时还可以在手机端控制,大大方便了田间管理,提高了效率,并可以积累数据,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我公司的物联网数据已上传到江苏省物联网平台。还拥有田园管理机、植保机、施肥机、除草机、开沟机、电动剪刀、水肥一体化、冷藏等各类特色林果机械60多台套,价值近百万元,同时还建设800平方米标准农机库一栋。“我在农业机械这方面很舍得投入,对农机的投入让我的工作更加轻松,效率更高,特色农机为我的果园发展加上了腾飞的翅膀”,刘卫春说。
如今,刘卫春在果园的核心园区种植了100多亩“阳光玫瑰”葡萄,还有火龙果、草莓等,悉心照料的同时,不断引入智能化种植方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水果的有机和安全,让葡萄等果品质量保持在优秀等次,吸引了众多的水果经销商抢购,葡萄还没成熟,就早早被预定一空。
“和以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方式比起来,现在的农业更需要专业化的农机,但是农机和农业的适配程度,依然是我们在摸索的方向。”近年来,刘卫春的果园与南京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邀请农业专家、教授前来对果园工人和周边村民开展免费种植技术培训,田园工人和村民向专家提供土地对农机的需求和适配程度的具体数据,共同研发新型高效的农机带动农业生产。农业农村局多次组织县里的农业大户、回乡创业的新农人到龙诚田园参观学习,越来越多的大棚种植户开始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控制肥料和水的配比,节约了整体灌溉用水量、提高肥料养分利用,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刘卫春说:“乡村想要振兴,农业想要发展,农民想要提高收入,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借助高效全程的农机,我们的葡萄园越做越好,吸引了很多外来游客观光游玩,带动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和旅游业发展。”刘卫春还在果园周边建起了游客中心,与周围的村民合作推出餐饮中心、客房住宿等配套功能,并且打造了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承接团建活动,供游客采摘游玩,打造垂钓、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有效带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打造机械化、智能化农业,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新农业中来,依靠适配度高的特色农机提升农业的生产劳作方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形成规模化田园模式,种植出更高品质的农产品走向盱眙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