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作业碎混深松播种一次完成。
准备就绪待开耕。
谷雨时节,正是大田玉米播种季。黑龙江省巴彦县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免耕播种机整修一新,在地头整齐排列,正待春风掠过,黑土地温度及干湿度适合,马上开始2000余亩玉米的免耕播种。
记者在巴彦县红光乡建新村看到,辽阔的土地上,覆盖着一层泛黄的秸秆,去年秋收以来,没有进行动土作业。“不收不烧,秸秆在播种时悉数‘奉还’给黑土地!”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冯国伟说,玉米免耕播种,就是碎混深松播种一次完成,既能为黑土“加油”,玉米的产量也相对较高,为农户带来更高收益。
土地不深松,直接撒种子,这是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多年的黑土保护耕作模式。早在2013年,冯国伟就开始尝试免耕播种。他逐渐发现,秸秆腐烂后土质油光发亮,玉米秆子长得又粗又壮,苗也出得齐刷刷。“踹一脚都踢不倒,还能自己弹回来。”冯国伟说,秸秆全部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大大增强了玉米抗倒伏能力,不再担心台风暴雨等灾害的侵蚀。
近年来,为能集中连片扩大免耕种植面积,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托管服务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方式,将耕地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种植统一的品种,施用统一的肥料,进行同样精细的田间管理,合作社种出的粮食品质高、水分低、霉变少、易储存,市场销售一路走高。“合作社种植的粮食,质量稳定,特别好卖,每斤都要比市场价高出一毛钱!”冯国伟自豪地说。
由于冬季雪大,耕地还有些潮湿,所以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预计在4月25日左右启动春播,届时,五台大农机将驶入布满秸秆的田野中,粉碎秸秆并分出垄型,在土壤中精准播种,等待一粒粒玉米种子发芽生长。
“操作免耕播种机,有一定技术难度,稍有不精细的地方,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冯国伟告诉记者,每一年,他都作为机手,亲自进行机械作业,一周时间就能完成2000余亩土地的免耕播种。
据了解,目前,玉米免耕播种是巴彦县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和保护黑土的重要技术模式,也是解决秸秆禁烧的有效途径之一。巴彦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总站站长雷中君告诉记者,免耕播种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一直到完成播种,除了播种机对土壤少量动土外,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动土作业。“经过权威部门的土壤检测,我们合作社的土壤品质逐年变好,黑土地越来越肥沃!”冯国伟兴奋地说。
“目前,巴彦县保护性耕作有三种模式。”雷中君说,一种是秸秆均匀覆盖还田原垄免耕播种模式,也就是上年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均匀覆盖地表,春季实施免耕播种作业;一种是上年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秋季或春季播种前对秸秆进行浅灭茬并播种作业;一种是秋季或下年播种前进行种床灭茬碎土处理,并把播种带的秸秆清理到休闲带,然后实施免耕播种作业。
冯国伟告诉记者,免耕播种加上精细的田间管理,合作社玉米亩产超过1700斤。
春耕播种季,肥沃的黑土地上,生长着农民的希望。“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巴彦县正在走出自己的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