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专门就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作出决策部署,布置了"十四五"期间农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和重大行动。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力打好"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农机安全整治收官之战,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强化基层农机安全生产精细化监管。2022年,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其中把"机械强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强"。"机械强农"在聚焦农机制造研发和推广应用,强优势、补短板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抓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保障"机械强农"行动健康稳步持久发展中所应发挥的积极作业。
现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农业机械,俨然已成为农业生产安全高效运行的中坚力量,随着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增大,如果农机安全出了问题,必然会增加农民、社会的负担,一定程度上也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农机行业和领域,已被列入国家安全生产十七个重点行业和领域之一,农机作业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具有使用范围大、覆盖品类广、涉及群众多、事故风险高等特点,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极大挑战,时刻威胁着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决不可掉以轻心、松懈大意。所以,单从农机安全工作的角度而言,我们也同样需要在大的环境下,在"强优势、补短板"上做文章,围绕农机安全工作"强优势、补短板",我想结合自身从事农机安全工作的经验和认识,在开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及问题,从基层的视角略谈一下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农机安全工作目前的优势
1、政策支持,贴近关系。随着农业机械现代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领域持续拓宽,对农机安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机安全的作用地位不断增强。除开篇提到的一系列农机安全管理定向扶持政策外,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实施,监理规费的取消,让原先的"买卖"关系转变为"服务"关系,拉进了管理与被管理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为农机手提供免费高质服务,农机手也愿意贴近我们,自觉自愿接受安全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机手安全用机的积极性,提升了源头管理的效能,为促进农机安全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给予了强力政策扶持和法律法规依据。
2、政府认可,财政扶持。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着眼于"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职业操守,积极协调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扶持资金,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稳定的农机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机制;政策性农机综合保险的实施,也给农机驾驶人吃下一颗"定心丸",为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3、部门联动,合力见效。农机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同属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多年来安全工作配合默契、卓见成效,每年都要逢时会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报请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严管严防农机作业安全事故发生。新一轮机构改革以后,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克服现实客观原因,立足新阶段、融入新格局、谋求新发展,与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联动,使农机安全工作的行业管理同执法检查有机衔接,形成联合执法检查合力,对交通道路外及田间作业动力机械的安全生产,起到了较为全面的覆盖辐射作用,遏制和减少了农机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了农机手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农机安全工作目前的短板
1、农机安全监管责任意识不前。改革后,农机监理机构的一部分职权被剥离,监督检查手段和力度缺失或削弱,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上产生模糊意识,片面认为行政执法职权被"拿走",农机安全监管责任就"不关己事"了,偏离了"三个必须"的要求,没有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2、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合力不强。改革后,农机监理机构在监督检查和人员力量上,较改革前不强反降,自主开展执法检查的条件已不具有。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中设立的农机中队,其人员也是由农机监理机构转隶过去的,虽然名义上是行政执法,但终其属性(农业)仍然受到限制,针对农机跨区作业交通道路的转移安全,变型拖拉机"清零"后的安全检查和治理,即便是联合起来(等级交通道路上执法根本不允许我们存在)还是"伸手够不着,爱莫能助"。
3、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不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是从理论层面上,引导规范农机安全使用,提升农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和减少农机生产事故为基本目的的常规工作。但实际上,常规并不常态,不能做到常态又怎能保证长效,并且宣传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上陈规守旧,一年两年甚至几年还是千篇一律,与农业机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我认为,机构改革后,安全宣传教育更是农机监理机构工作的侧重点,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具有时限性(农闲机械闲置),但宣传教育培训完全可以常态化开展,以常态化(量)向长效化(质)转变。
三、农机安全工作"强优势、补短板"建议
1、提升职责意识,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为农机行业的主管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管的主责机构,要切实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农机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
2、强化源头管控,推进农机惠农服务。狠抓源头管理,严格规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及驾驶证申领审核,强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年检工作,落实"见机、见人、见证"三见制度,进一步提升挂牌率、检验率和持证率;继续做好政策性农机综合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机手参保宣传工作,提高参保率,把农机惠农服务落到实处,保障机手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3、广泛宣传教育,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完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手册、宣传画册、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载体,采取现场和网上两种途径,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大力宣传教育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相应农时,利用农机年检、驾驶证审验、下乡现场办公等时机,发放一些宣传材料,提升宣传效果;联合镇(村)和指导农机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对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手、农机检修人员的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农机从业人员和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利用“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周”等重大活动和“元旦、春节”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农机安全、关注农机安全、我为农机安全"的良好氛围。
4、加强隐患排查,保障农机作业安全。围绕重要农时和重要节假日、岁末年初关键时点等,深入农机合作社、农田、场院等场所,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的指导检查,在督促检查时要突出"严"字、发现隐患时要突出"改"字、在整改问题时要突出"快"字,狠抓农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农机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要积极主动与公安、农业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针对农机跨区作业交通道路转移安全、变型拖拉机"清零"后违法行为治理及农机维修网点,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漏洞、不留盲区";通过监督农机合作社安全制度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等方式,强化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等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农机作业安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5、注重人才培育,壮大安全工作队伍。做任何事都要"以人为本",任何事的发展都要有人"挑起大梁"。在开展农机安全工作过程中,宣教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农机安全驾驶操作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业务与职业道德教育等,都需要具有开拓、担当、奋勇精神,善于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教育能力提升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支与当前农机安全工作相适应的农机安全教育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机制,在乡村农机安全"两员"培育和监管网格化创建中发挥"头雁"作用,应对农机安全工作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才能真正落实农机安全工作实效。
农机安全生产关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健康发展,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机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农机安全生产"中心工作,牢牢牵住安全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整治的"牛鼻子",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强化源头管理,规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着力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形成合力,持续开展变型拖拉机违法经营执法检查,尽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清零”;积极推进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内容、方式和手段创新,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做到贴近基层、贴近机手、贴近群众;扎实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隐患台账登记、隐患整改清单等措施。基于此上,才能有效防控农机事故发生,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提升农机安全工作水平,积极发挥农机安全保驾护航作业,助力"机械强农"行动稳妥健康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