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才兴废,国之大事。中央人才工作会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
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6.7万人,集聚高层次人才202人,累计34人入选“重庆英才计划”,有力推动永川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有影响力的人才高地。永川人才们长期在各领域、各条战线上创新奉献,用智慧与汗水推进了永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区各行各业党员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比学赶超,进一步营造爱才、惜才、用才、留才的浓厚氛围。近期,“永川党建”微信公众号将刊载系列人才故事,分享各类人才追梦奋斗、创新奉献的突出事迹。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第一批名单,在入选人员名单中,从事农机故障诊断维修、农机作业服务、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永川区大安街道二郞坝村李刚榜上有名。
今年39岁的李刚是重庆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22年来,他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和现代青年勤学善钻、敢闯敢试的时代精神,从一名打工仔“蜕变”成一名种粮大户和从事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业的农机手。
如今,已是高级农民技师的李刚还曾于2015年获得“永川区百名优秀乡土人才”称号,2016—2018年度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2020年被评为重庆农机一线土专家。
打工仔回乡务农 机械化生产促发展
1983年2月出生的李刚,原是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永嘉乡人,2000年高中未毕业就去广州、云南等地打工。2007年,在外漂泊7年的李刚携妻子来到重庆市永川区大安街道石庙场定居,当时石庙场只有两家农机维修店,绝大多数农户的汽油机、柴油机坏了,都会拿到永川城区维修,费时还费力。脑瓜子灵活的李刚敏锐的意识到,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户使用打米机、抽水机、小型微耕机将会越来越多。
经过一番思考,在考察永川城区所有销售农业机械的门市后,李刚拿着500元学费来到位于客运中心附近的农机市场某门市学习农机维修。3个月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学到手艺的李刚拿出全部积蓄在石庙场开起了农机维修销售店。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李刚的农机销售和维修业务做的红红火火。随后,他的门市也由一个变成了两个,经营范围也从单一的农机维修销售扩大到水电安装以及燃气具、洁具和小五金等的销售上来。
在经营农机过程中,李刚发现,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青睐农业机械化作业。而此时,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的大型收割机也陆续来到永川进行跨区作业。
“这些跨区农机手不辞辛苦大老远来到永川,如果我也买一台收割机,应该能让乡亲享受到更便捷的现代化机械服务。”2010年,一番深思后,李刚购买了一台履带式联合水稻收割机。和其他省的农机手一样,李刚在收完本地的稻谷后,也追季节进行跨区作业。虽然累,但李刚却快乐着,这一年,李刚不仅进账收入颇丰,且乡亲们的农作物也都及时收割完毕入仓。同时,李刚在大安街道二朗坝村承包土地520亩,进行优质稻的专业化种植。又陆续在金龙镇洞子口村流转土地504亩,从事粮食生产、加工销售,逐渐成为一名职业种粮大户。
探索粮油生产新模式 提高产出增效益
2012年11月,在政府的引导下,李刚领头创办了大安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后更名为“重庆市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开展农机销售及农机耕作服务。2013年,合作社开始流转土地之初,基地只进行水稻或高粱一年一季的大春作物种植,秋冬季造成土地闲置。年终决算,每亩产值仅1200余元,扣除生产成本和土地租金,忙活了大半年,每亩反倒净亏损200元。针对这一情况,脑筋活络的李刚开始琢磨利用冬闲田(土)再种植一季作物。
2014年,在重庆市农委召开的秋冬种现场会上,通过实地观摩油菜轻简化生产技术,李刚得到启发。同年秋,在李刚的带领下,合作社在收获高粱后的土地上首次撒播试种油菜,次年油菜亩产达300斤,亩增产值900元,“高粱-油菜”轮作示范取得初步成功,合作社也迎来了“开门红”。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收益,李刚带领合作社一帮人继续在高粱-油菜轮作模式基础上,加大探索试验力度,在油菜生产季同期套种萝卜、大头菜、莴笋、大白菜等蔬菜作。通过近3年来的不断实践,合作社成功探索出了高粱-油菜(混种春萝卜)的全程机械化轻简化生产新模式,实现一年收获三季作物的好收成,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还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种作物加起来,每亩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目前,合作社现已全面实现了高粱、油菜等农作物“机耕-机播-机防-机收-机烘-机械粉碎秸秆还田”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为永川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创新管理模式 综合农事服务促增收
在李刚的带领下,合作社积极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除服务本地200余农户1000余亩水稻的机耕、机插、机收、机烘服务外,积极“走出去”参与跨区作业服务,对外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此外,还通过农产品加工增值增收,每年生产纯高粱白酒50余吨、生产菜油20余吨,新增产值300万元。同时,利用油菜花生产基地,积极探索农旅休闲观光旅游,年接待游客2万人以上,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李刚的实践探索得到了上级部门肯定,国家农业部、农机司的专家先后两次带领8个省市的农技人员来永考察李刚探索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小麦机播”、“油菜机播”、“温室大棚育苗”等50余个重庆市级现场会在李刚的“地盘”上召开,“重庆市农机鉴定基地”、国家“水稻种植全程社会化服务”试验项目也接踵而至落在李刚头上。
谈起在永川生活的15年,李刚说,永川是个宜居宜业、人才汇聚的地方。这些年来,永川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部门给予他不少相关政策和技术支持,惠农政策使他越干越有劲,农机专业合作社让他的农机路越走越宽广,自己非常庆幸把家人的户口都迁到了永川。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外引回引各类人才来永或返永创业,让更多‘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李刚说,看到这句话时,更加坚定了他在农机化道路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他将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强合作社自身建设,把农机事业做得更加高大上,为乡亲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