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小麦逐步进入返青期,江苏省泰州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向好,提高站位、统筹全局、狠抓落实,为奋力夺取全年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丰收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1.“稳”字当头,全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链条。一是落实党政同责。坚决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分解年度粮食生产目标到市(区)到乡镇、落实到户到田到作物。二是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用足用好各类惠农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种田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广泛动员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员、农民群众早下田、早管理、早备耕,为夺取夏熟丰收打好基础。三是落实金融助农政策。今年在兴化、靖江、泰兴和姜堰四个产粮大县开展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保险金额1000元/亩,费率4%,保费40元/亩。按照中央财政补贴35%、省级财政补贴30%,县区财政+农户自缴35%比例分担保费。其中兴化市财政补贴5%、农户自缴30%,各级财政补贴金额28元/亩;靖江市财政补贴15%、农户自交20%,各级财政补贴金额32元/亩;泰兴市和姜堰区财政补贴均为20%、农户自缴15%,各级财政补贴金额34元/亩。常态化推进“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银保企对接活动,推动粮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早”字为先,迅速掀起春季田管热潮。一是加强督查指导。召开全市春耕备耕现场推进会,推动各项措施及时精准落地。成立夏粮生产督导组,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牵头一个督导组,挂钩一个市(区),推动各项措施及时精准落地,确保不误农时,努力再夺夏熟丰收。二是抓实田间管理。及早动员指导农民抢抓早春关键时期,及时开展化除化控、配套沟系、因苗补肥等工作,提高农田产出效益。抓紧排查苗情长势,加强田间技术服务,以早管促早发,夺取夏熟生产主动权。三是深化示范创建。以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和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核心,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引领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推广应用。深入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不断深挖粮食增产增效潜力,着力形成“多种粮、产好粮”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充实农资供应。紧盯农民生产需求,持续加大农资供应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化肥、地膜、农药、种子等各类农用物资10万余吨,为有序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有力物质保障。深入开展春耕备耕农资专项检查活动,全面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放心种苗。二是强化技术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掌握农情、苗情、灾情和病虫情,因地因田制宜,提出田间管理意见,指导农民科学种粮,鼓励农技人员为种粮大户进行挂钩结对,精准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利用农技“云”平台,通过农技耘、微信、APP、QQ等方式适时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继续支持农业农村系统百人专家团,常态化提供“7×24小时”在线技术咨询服务。
3. “保”字托底,着力提升粮食生产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粮食等主作物生产保障支撑体系,筑牢粮食安全生产防线,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持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储足备好各类救灾物资,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灾害信息共享和联动处置机制。扩大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范围,实现全市产粮大县全覆盖。二是精准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掌握农情、苗情、灾情和病虫情,因地因田制宜,提出田间管理意见,指导农民科学种粮,鼓励农技人员为种粮大户进行挂钩结对,精准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利用农技“云”平台,通过农技耘、微信、APP、QQ等方式适时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继续支持农业农村系统百人专家团,常态化提供“7×24小时”在线技术咨询服务。四是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推广应用大型、复式、绿色农业机械,巩固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市现已完成农机具检修保养6500台(套)。推进粮食仓储、烘干等设施建设,强化农机作业管理和技术指导,抓好机收减损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五是注重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特别是针对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物流受阻、农资供应不畅以及灾害性天气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等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发布信息、落实措施,将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指导好有用工的家庭农场落实好防疫措施,帮助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不误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