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图片

迈向农业强国的铿锵足音

日期: 2024-03-01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侯雅洁 刘硕颖

   镜头回放: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浙江安吉余村,全国人大代表、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正谋划着“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的开年新进展;在江苏镇江,全国人大代表、返乡创业“新农人”魏巧早就奔忙在田间地头,为万亩水稻选种,为议案做调研;在安徽蚌埠固镇县,110万亩小麦全部进入返青期,农技服务队在田间地头为麦苗“把脉问诊”……

  强农必先强国,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殷殷嘱托,回荡在广袤乡村,从春种夏长到秋收冬藏,从田间地头到远洋深海,从科技创新到绿色发展,过去一年,全国农业农村系统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实现“以秋补夏、以丰补歉”,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肉蛋奶、棉油糖、果菜鱼等产品量足价稳,三农底线守得稳,乡村产业、建设、治理都有新进展,三农基本盘进一步夯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吃不上菜那就是政治,这种意识是很强的”——
  保障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每年全国两会上对三农问题的重要关切,“粮食安全”必列其中。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粮食安全时忆及往事: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看吃菜的问题。福建人说“三天不见绿,两眼冒金光”,吃不上菜那就是政治,这种意识是很强的。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总书记念兹在兹。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发重发的自然灾害,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一道,迎难而上,聚力攻关,克服了春季局部干旱、夏季黄淮罕见“烂场雨”和西北局部干旱,以及汛期华北、东北局部严重洪涝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大灾之年再夺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总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这份丰收成绩单的取得殊为不易,背后凝聚着从政府部门到科研人员、农民主体不断创新的智慧和勤奋耕耘的辛劳。

  “去年在山东、河北等地区,夏收小麦在前期遭遇了寒潮降温,有的小麦冻死了,而‘济麦22’因抗性良好基本没有发生冻害情况,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专家刘建军口中的“济麦22”,就是他所在的科研团队培育出的小麦品种,已累计推广3.5亿亩。

  “得益于种子和技术创新,我国小麦产量从1949年亩产不到100斤,到现如今平均亩产可达390多公斤。”刘建军感慨道。这几年,刘建军的工作重心放在远缘杂交育种,以及抗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等病害的小麦新品种培育上,“期待能够突破当前育种存在的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局面,同时通过品种创新提高小麦的抗病性,推动小麦高产稳产。”

  事实上,过去一年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多点涌现。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新收集种质资源53万份;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又提高了10个百分点;山地玉米播种机等短板机具陆续量产,丘陵山区等部分机具初步实现了“有好机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科技成为稳粮增收的利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耕地红线终身责任制,在哪一任耕地红线突破了,退了休也要追究。”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一年来,耕地保护工作稳扎稳打,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黑土地保护工程、退化耕地治理、盐碱耕地改造等持续推进,创新投融资渠道、完善建管结合长效机制,资金、制度等保障支撑作用更有力。

  “生态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银山’,反而成了亏钱买卖”——
  擦亮生态底色 绘就绿色画卷
  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银山”,反而成了亏钱买卖。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扮靓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绿水青山也能变为金山银山。在“两山”理念发源地余村,创新实践一直在升级。“这两年,我们创新推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寻访、联合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机构、企业,与余村形成联合奋斗共同体。”汪玉成说,“在外的村民返乡,‘新乡人’来村扎根,带着‘原乡人’一起做露营、乡村咖啡、文创和音乐,也影响着长辈一起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很多村民都换了新能源车,房子也是按照零碳建筑的方式去打造。”汪玉成说。生态变好了,人自然也就来了,如今,余村的年轻人正尽情感受着这里自由灵动的空间。

  放眼全国,以生态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绿色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过去一年,我国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有效。全国开展清洁行动的村庄超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综合施策下,乡村的生态更绿了、环境更美了、农民也更富了。

  农业的生态底色也愈加凸显。“去年我的提案已经在今年农业农村部的一号文件中有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在去年提出了农产品绿色生产“减药”的有效措施,“过去的农残快速检测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而新的速测方法能够使结果更加准确,这倒逼了种植端的减药减肥、规范种植。”

  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的全链条、全领域不断深入。农业产地环境明显改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4.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3%,农膜回收处置率稳定在80%以上,农业生态系统加快修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鱼种193种,比2018年增加25种……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正蹄疾步稳,阔步向前。

  “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升级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
  产业兴则乡村兴。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年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升级。农业农村部支持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黑龙江大豆产业集群、江苏小龙虾产业集群、浙江湖羊产业集群……各地产业呈现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的趋势,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加速器。

  四川安岳县隆恩村便是靠着柠檬产业走上了富裕路。“我们村的柠檬产业发展起来,关键的是政策引导。安岳县出台了柠檬销售指导价格,为种植户托底,保护了农民积极性,柠檬产业中心的技术人员全程入户讲解种植技术要点,确保柠檬增产。”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安岳县隆恩村党支部书记刘艳英说。2023年,隆恩村的柠檬种植面积达2000亩,年产值超500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各地农村都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电商直播、一二三产融合等新业态悄然兴起,成为拉动乡村产业的新增长点。隆恩村也抓住了这一机遇,拓展新业态。“以柠檬产业园为主体,村里搞起了赏柠檬花、摘柠檬果、观柠檬景、吃柠檬宴,走文旅融合路子,村民办起农家乐。去年我们村农民人均收入2.9万元。”刘艳英说。隆恩村的柠檬主要销售渠道是鲜果出口,在稳定销售的基础上,刘艳英今年计划在柠檬精深加工上发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隆恩村的产业升级路径是各地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国范围内,去年农业农村部门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实现总产值9000多亿元,推介199个产值超10亿元镇和306个产值超亿元村。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
  壮大人才队伍 激发乡村活力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返乡创业“新农人”魏巧面对面交流。

  “好的‘营农环境’是让年轻人对事业的向往在乡村也能得到制度性保障,只有以人为本的政策,才能激励回乡人才,让人来了不会走,把人才和产业更好地融合,才能形成多方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受父辈影响,2017年,魏巧从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走向家乡的田间地头,这些年她在实践中一直在思考着返乡创业人才问题。

  如今,魏巧和她的团队在农田里搭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的智慧农业技术网,带动1万多农户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返乡创业的成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为鼓励人才回乡创业,在资金、土地、技能培训等方面创设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去年农业农村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才,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等,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村人才。同时,通过评优评先,对农村人才正向激励,激发人才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是返乡创业的“90后”,2020年她辞去了深圳的白领工作返乡,从一名“小白”成长为“土专家”,整合农机具,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有效盘活了2000余亩闲置田地和低效利用土地。

  “在这片热土上出生长大,受益于土地,更要回报这片土地。新农人带着自己的资源、能力来到乡村,将会给乡村创造更多的可能。”沈燕芬说。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