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加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制,做出部署安排。相关文件还指导各省,选择部分本省丘陵山区产业发展急需机具,将补贴额测算比例由30%提升到35%。而且,农业农村部还明确提出,将推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继续向丘陵山区倾斜,优先满足丘陵山区用机需求。
大势所趋,形势使然
农机业内人士都知道,近几年,也就是“十九大”期间,我国的谷物收割机领域,以5-6公斤级喂入量为主。早已不在是“十八大”期间,以2-3公斤喂入量为主战场。还有,最为明显的农机领域,当属轮式拖拉机。放眼望去,不论是马力段,还是整机的体积,都有明显的上升。
当然,这些变化的成因之一,可归功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原来零星分散的小地块,集中连片成大地块,在配套机耕道、灌溉渠等设施,农田更加适合大型农业装备的出入、作业等操作。在节约多项成本的同时,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可以说在节本、增效、创收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多种地形地貌并存。除了平坦、广阔的平原,还有丘陵、山区等地貌。其适宜耕种的面积总和,以及在此类地形创造的价值,都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当今的国际局势动荡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利用每一寸耕地,尽可能多产粮,正所谓“手有余粮,心里不慌”,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两条腿走路,稳步推进
顺理成章,提升耕地集中连片地区机械化水平的同时,不忘提升尚未、不宜、不易集中成片的丘陵、山区等地机械化水平,可说是“两条腿走路”的稳步措施。因此,从国家顶层规划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到农财两部的农机补贴政策资金倾斜,以及省市县各级相关部门的具体执行,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指引,都是“有的放矢”。
但是,各级管理部门,只能从宏观做出指导,不能微观、具体干预。具体来说,可以提高丘陵山区急需农机具的补贴额测算比例,这属于“需求侧”的福利。但是,没法强迫厂家研发、生产、销售丘陵山区急需的农机具,这属于“供给侧”的独立自主经营。
以至于《国务院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年42号)明确要求,发展适应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该《意见》发布至今,小型农机的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大型农机研发的同等新品“数”量、“质”量。
问题客观存在,急需尽快解决
据笔者了解,若单看收获阶段的农机,先看谷物收割机,适于丘陵山区的谷物收割机,当属履带自走式。近些年,此类机型的新品,多是喂入量5-6公斤、乘坐式的机型。很多丘陵、山区的小地块农田,比如梯田等特有田块,几乎没有机耕道,田块转场频繁,大型机操控不便,乘坐式不安全,倒是适合手扶步进式机型。
但是,此类机型很少被列为补贴范围,而且价格对于小农户偏贵,一台机器的价格,可以买好几年的粮食,自家购买使用极其不划算。另据了解,欲购此类机型的小农户,期望的农机价格,大概是万元以内。即便是有此类机型,即便此类机型也列入国家农机补贴范围,恐怕也很难到达这个价位。还有就是此类机型的质量不一,购机者能否收回成本都很难确定。
可圈可点的算是玉米收获机领域。在“十九大”期间,部分农机厂家,将适于丘陵山区通行的履带式,和玉米收获机械进行结合,组合成履带式玉米收获机,不仅受到农户的广泛认可,还成功进入国家农机补贴范围,成为丘陵山区农户的福音。
多措并举方能解决棘手问题
不得不承认那句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是个人、机构组织、经营主体的正常心理。小机型的价格普遍偏低,但是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等不容忽视,利润一般不会很高。
反而是大机型的高价格,以及不菲的利润,更加吸引农机厂家。因此,国内一、二线知名大牌农机厂家,很少涉足小机型。但是,相关人才却往往集中在一、二线农机厂家。如此一来,走路的“两条腿”,可能就稍有“畸形”,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正如上文所说,政策不能微观、具体干预知名农机厂家的经营方向。而且作为农业装备的主管部门,仅能在农业相关领域进行指导,难以触及与农机厂家息息相关的税务优惠、人才引进、科创奖励等方面。但是,如果不出意外,这些方面,在“二十大”前期,都会有各部门间的建议、协调。值此机会,丘陵山区急需的农机具,新品研发鼓励奖励、列入补贴范围等事项,或许会有更全面、细化的部署安排。
农机产品的“两极化”发展,或是“哑铃型”齐头并进,是每个农机厂家自主经营后,形成的整个农机市场趋势。政策方针必定会指引出大方向,并对紧随指引的个体进行鼓励、扶持。这样才能使得农机市场趋势,尽量向“需求侧”靠拢、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