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图片

玉米收获机械化跑步向前(2007-10)

玉米收获机械化跑步向前(2007-10)

日期: 2007-10-25  来源:摘自《中国工业报》

  尽管国内的玉米机收水平目前尚不足5%,但业内人士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快速推进的条件,大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机遇已经来临。今年秋收农业部将重点推进玉米的机械化收获,包括组织首次玉米跨区机收。届时将有近一万台玉米收割机投入到跨区机收作业之中;明年农业部将启动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今后一个时期,中央购机补贴也将逐步扩大玉米收获机械补贴的实施范围,提高补贴力度,大力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向纵深发展。
农民呼唤玉米生产机械化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全国31个省区市都有玉米种植,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省份有11个。在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是农民的基本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增多,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已经显现。尤其是玉米收获劳动量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5%以上,不少地方依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收、抢种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支持玉米生产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畜牧业发展,对玉米秸秆加工、青贮和收获的机械化要求也日显迫切。
  实践表明,玉米精播可提高工效50倍,每公顷节省间苗工4.5个。玉米机械收获和人工作业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近30倍;机械收获每公顷比人工收获平均节约成本225元左右。因此,大力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解决玉米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也能稳定玉米生产,提高玉米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粮政策的支持下,玉米生产机械化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玉米机收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2006年底,全国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1.5万台,机收面积达125万公顷,分别比2004年增长168%和96%。但从总体上看,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仍明显滞后,总体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0%。特别是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目前仍然以人工为主,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广大农民对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
  四大因素助推玉米机收
  据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快速推进玉米机收的四大条件。
  除了上面所说的农民有迫切需要外,他认为玉米机械技术已基本成熟。经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和科技攻关,我国玉米收获和青贮等机械的研发创新取得了突破,参与研发、生产的厂家多达60余家,玉米生产机械化中的主要技术瓶颈问题基本解决。近两年,相关部门对全国现有的主要玉米收获机械进行的考核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已经具备了扩大推广应用的条件。目前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的玉米收获机械已达20种。
此外玉米机收市场日趋活跃。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服务模式,玉米收获机械跨区作业范围逐步扩大。玉米机械专业合作组织、服务队、作业大户等发展迅速,通过承包、订单、跨区作业等方式,提供从机播、机收、秸秆处理等环节的单项或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模式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当然,政府支持的力度也逐渐加大。从2005年开始,农业部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山东省和河北省开展玉米收获机械补贴试点,推动了两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今年,试点扩大到9个省(区、市)。不少省区也通过地方购机补贴资金、技术推广资金扶持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农民的迫切需要、关键技术的解决、社会化服务实践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重点突破加速实现机械化
  有关部门专家认为,尽管当前玉米主产区已经具备了加快推广玉米机收的基本条件,但仍存在着以下影响玉米机收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机具生产水平不高,玉米收获机械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批量不大,产品适应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不同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和行距不同,农机与农艺配套难,机器难以大范围跨区作业。三是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国家用于玉米收获机械试验、示范和推广的投入较少。因此要进一步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针,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梯度推进的原则,努力实施四个突破。
  第一,农机农艺互动,以发展适应特定产区的机型引领突破。农机适应农艺和农艺适应农机相结合,一方面要推动玉米的种植农艺统一,逐步标准化,便于实现机械化。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各个主要产区的玉米种植制度,有针对性开发满足特定地区需要的产品,设计、生产、推广适应特定行距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以区域市场的发展,突破玉米种植技术复杂、各地品种行距不一的障碍。
  第二,社会化服务促动,以推进区域内跨区作业引领突破。按照“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的思路,以实现特定区域内的跨区作业服务为出发点,引导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订单作业、耕种收一条龙、区域内跨区作业服务,提高玉米机收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第三,梯度推进带动,以实现重点区域率先发展引领突破。综合考虑各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需求、技术和经济条件,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出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率先发展黄淮海夏玉米区,积极发展北方春玉米区,有条件的发展南方山地丘陵玉米区。各地要选择条件适宜地区,实施率先突破,带动区域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
  第四,多种技术联动,以完善背负式收割技术引领突破。技术发展总体上做到三个结合:即通用、专用和兼用结合;背负式和自走式结合;大、中、小结合。今后几年,首先以发展悬挂式不对行及2、3行机型为主。重点围绕适用性强、可靠性高和成本低的目标,提高悬挂式机型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适应性,支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