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图片

专技护好“饭碗田” 长春养肥“大熊猫”

日期: 2022-07-27  来源:长春农业信息

   我市黑土地保护初见成效,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的措施接连“上新”,广袤的农田牢牢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七月,长春大地俯瞰如画!生机盎然的黑土地上满目葱绿,农作物正舒展着身姿,尽情汲取营养,铆着劲生长……
  连日来,我市多地持续阴雨天气,可在榆树市保寿镇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却看不到积水的痕迹,泥泞的土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塑料田埂。
  “这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功劳!” 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说,“这地种得省心极了,水稻抗旱抗涝,产量也更稳定。” 穿行在农田里,一幅幅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的画卷映入眼帘,掀开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发展篇章。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肥沃土壤,我省将每年7月22日确定为“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黑土地保护日”。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拥有黑土地面积2597.7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94.88%。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市把黑土地保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城”,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实施新项目、推出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将资金、政策、人才向黑土地聚集,推进黑土区农田系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打通农田“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一项项黑土地保护举措,让长春底气十足地立下端稳中国饭碗的“军令状”,成为夯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这曾人们对黑土地的由衷感叹。但连年的高产丰产,让黑土地难复“当年之勇”,面临着肥力透支、土壤退化,影响和制约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提升黑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刻不容缓。
  怎样在保护黑土地永续利用的同时多产粮食?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防控等重要农业技术措施,推动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构建“建设—利用—保护”的大保护格局。目前,全市耕地总体质量逐年提升,耕地质量总等级别为3.02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6.27g/kg,达到全省较高水平。
  在长春市农业信息中心,这里的“耕地质量分析图”清晰地呈现出全市耕地质量情况,并用颜色划分出不同的地块等级,通过多源异构可视化数据组织资源场景应用设计,实现了耕地质量可视化,黑土地正在变得更“黑”。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已建成31个省级以上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基础上,我市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新建耕地质量监测基础点279个,耕地质量评价点2597个,黑土地监测评价实现全覆盖。
  “只种地、不养地”是导致黑土退化的重要原因,促使农民改变这一观念,需要提供多种有效的技术模式。我市通过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把珍贵的黑土留在地里。
  “我们农场的5000多亩土地,都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蓄水保墒效果明显!”蒙蒙细雨中,公主岭市双城堡镇海苹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刚到田间观察庄稼长势。在他眼中,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大豆、高粱轮作是黑土地持续稳产高产的两件“法宝”,“一手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一手轮作恢复地力,两项技术配合使用,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作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将护性耕作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优势,给予黑土地持久的“续航”能力。
  从最初的30万亩,到今年实施的1090万亩,我市连续两年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保持在千万亩以上,快速增长的背后是10余年来的强力推进。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正是我市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的缩影。立足黑土区域分布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我市探索出具有长春特色的“提质增肥、改良培肥、增碳提质、林田水综合修复”的黑土地保护新样板——
  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新建6个化肥减量示范区;
  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利用已建成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做到能收尽收,新建20个地膜监测点;
  引导农民用地养地相结合,开展玉米、花生与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多种轮作模式试点,实施轮作11.5万亩;
  推动“机艺结合”,实施深松整地484万亩,持续跟进条耕机的深度试验和改进提升,系列创新机具得以推广应用……
  “我家这块田,估摸着每亩地得增产上百斤!”在九台区城子街街道陈家村,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昔日不规则的“烧饼田”有了沃土良田的潜质。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打响了黑土地“保卫战”。
  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让黑土地“厚起来”。根据黑土地分布现状,我市持续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田间灌排、田间道路等建设工程,并通过农田土壤侵蚀治理、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有效遏制土壤退化,破解了黑土地的丰产“密码”。
  如今,我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面积即将迈入千万亩大关。趁热打铁,我市优先在黑土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今年新争取资金20.16亿元,计划建设项目132.1万亩,同比增加11%。这一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
  “保卫战”注定是一场“长久战”。我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组织各县(市)区创建两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共计获批12.5万亩;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开展“深翻+增施有机肥”保护措施83万亩;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盐碱地改良……一连串项目的实施,是政策的强劲推动,全面提升了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5G和北斗卫星等技术开始植保作业。不一会儿,农田里的土壤肥力数据地图就出现在地面显示终端。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的无人农场,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了智能化监测、决策、作业和管理。
  “这些科技智能领域的新技术,如今也用在了黑土地保护上!”无人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精准掌握土地肥力、作物营养状态等数据,高科技设备的助力,让黑土地保护更加高效。
  保护黑土地要靠科技现代化。我市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就“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展市、县两级战略合作,合作推进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及县域千亩辐射示范区建设,落实4大技术体系19项关键技术。
  “针对黑土退化类型和关键技术需求,我们将全力打造薄层退化黑土保育与粮食产能提升长春示范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爱珍介绍,依托农安万亩示范区和国家农高区,长春示范区将遵循“优质高效品种—栽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循环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主线,开展秸秆覆(混)还田节肥增效技术模式、种养一体化地力提升高效循环农业模式以及多要素立体监测应用评价模式示范。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将以集成、吸纳的方式,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筛选构建一系列属地化高效适宜的黑土保育与粮食产能提升技术体系,并以试验示范的形式进行技术筛选、评估、优化、完善,最后实现技术融合集成和大面积推广。
  农业科研领域百花齐放,多种黑土地保护集成方案正在长春大地上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我市还谋划联合东北三省涉农高校院所共17家单位,共同建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设立长春市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奖,评选41个黑土地保护科技攻关项目;建立市级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目前已完成前期论证、规划。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