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重工:奏响中国农业装备新乐章(下·鸿鹄远翔)
奇瑞重工:奏响中国农业装备新乐章(下·鸿鹄远翔)
日期: 2014-07-10  来源:朱礼好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新事物时刻在发生,企业的变化一刻也不会停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奇瑞重工的目标,是要做成百年企业。对于她来说,这绝不是一个随大流的口号,而是民族的道义、行业的责任、市场的期待等赋予其公司团队的目标与追求,更是他们身上长期凝练而成的强烈的产业情结与情怀。
追赶全球先进水平,任重道远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代。在一辈又一辈农机人的努力之下,在多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农机化事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近年来国内农机工业更发生云泥之变,各种数据已有说明,此处无需赘述。
洪范八政,农为政首。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农业工作。去年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出席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主持会议的习近平总书记更特别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实实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用农业机械来装备,特别是在当前人口红利不断下降、青年农民务农意愿不断下滑的社会转型期更是如此。同时,农机化还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的重要前提。这些,都是农机从业者的极大利好。
然而,与我国国情和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应、亦跟其他产业相类似的是,国内农机行业或者说机械制造行业散、乱、差、弱仍是主要特点。放眼全球,我国的农机工业比发达国家还差距较大。从规模体量上看,目前全球第一大农机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约翰迪尔公司2013年营业额达到363亿美元,盈利则达到36.1亿美元之巨。第二大农机巨头凯斯纽荷兰年营业额也达到190亿美元。国内农机企业号称上万家,但真正规模化厂家真正少之又少,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的都凤毛麟角。国内农机企业与之相比,无论是营业额还是盈利能力方面,都不是一个量级的差距。
蚍蜉岂能撼大树?这种现状亟需改变,中国农机工业呼唤大而强的企业、需要行业整合者。然而,至今我国到目前还没有出一家世界级的农机企业或者说全球农机品牌。有外国知名农机企业的人士说,在外国人的意识里,中国农机制造还处于低质低价的泥淖,因此欧美农机主流消费市场不会购买中国的农机制造产品。举例说,就像我们中国人不会去购买朝鲜、越南等不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产品一样。
道理虽然都懂,但落实起来却是至实的。国家的发展,与每个行业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企业确实息息相关。如果每家企业都没有一点责任感、使命感,这个行业一定是日益沦落、没有希望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业,像巴西、墨西哥等国,制造业就已经陷入“拉美化陷阱”数十年,至今看不到崛起的迹象。
去年举办的德国汉诺威国际农机展上,国内农机企业特别是整机参展企业寥寥,充分说明在国际农机舞台,中国的农机制造还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与角色。中国农机产品出口到国外还未进入主流市场和主流应用。因此,中国农机产品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农机市场地位显得还远远不能适应。
2013年,奇瑞重工精彩亮相德国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目前国内农机行业与前几年相比,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与拉动,我国农机消费总量仍在增长,但局部产能过剩开始显现,外资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内资品牌的产品及其质量优势尚未形成、特别是缺乏系统性的竞争能力。
奇瑞重工人深知,包括自己在内的广大中国农机人尚任重道远。
那么,奇瑞重工作为国内农机制造企业的重要一员,在中国、世界农机产业的支点中如何定位?如何为国内农机企业、农机化事业做出自己独有的贡献?如何借助中国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速和庞大的市场潜力这个有力的杠杆实现跨越式发展、追赶全球领先水平?十年都久,时不我待!
链合农机农艺,为用户提供全套作业方案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机农艺主管部门各自为为政,专家试验的新农艺与现实规模生产的大农机不相适应。另外,我国农机基础工业仍存在薄弱环节,产品制造的材料、工艺以及零件加工制造的精度、可靠性不高,对农艺的适应性较弱。在相互协调方面,缺乏抓紧、缺少机制,往往说得多、做得少,专家提得多,真正从机制上、模式上拿出可行解决措施的少。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形势下,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种矛盾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5月27日安徽省政府举行的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调研座谈会上,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在发言中指出,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是农机工业企业的重要责任。
随着农机农艺融合的相互促进,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农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农机开始与农技、与数字化、精准化结合,农艺进一步精细,但从推进发现的问题来看,农机农艺不仅要结合,更要融合,即农艺在改进时就要考虑由农机来实现,同样农机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满足新的农艺要求。
王金富认为,由于农机是农艺实现的技术手段,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农机要以农艺和现代农业发展为服务方向,只有通过农机与农艺互相适应、互相促进、深度融合,才能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得到应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实现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必须从农机和农艺两个方面着手。其中,在农机发展方面,要树立农机主动服务于农艺的理念,要从加强农业生产信息研究入手,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及服务推广等环节要适应农艺技术要求。
此种形势下,奇瑞重工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并付诸实践。譬如,水田农业的农艺特点要求水田生产必须精工细作,利用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最终整合土壤测试、种子、农资和农业装备,为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早在2012年,奇瑞重工就聘请了我国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担任顾问,利用袁院士的专业知识推动水稻育秧、栽培和种植方式的改进,形成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公司副总经理王喜恩表示,奇瑞重工将致力于科技创新发展农业装备,在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下,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高奇瑞农业装备产品作业的适应性,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更加专业的方案,为加强农艺农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指导谷王收割机研发,希望奇瑞重工加快超级稻农业机械产品研发
在产品研发路线上,奇瑞重工不仅关注农机本身,更关注与农艺的有效融合。以水稻收割机为例,通过接受袁院士团队在农艺方面的权威指导,将产品研发延伸至水稻的种植环节,这对奇瑞重工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用户提供水稻生产全套解决方案、增强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袁隆平院士曾表示,性能优越、质量可靠的奇瑞“谷王”水稻收割机是配合超级杂交稻推广的最佳搭档,为农民朋友提供高性能、高质量、高效率的收割机械,有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解决农具短板,打造农机全产业链
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相呼应的是,要求农机企业具有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为实现公司既定战略目标,奇瑞重工从创立之初就致力于“拉长”农机具这块“短板”。
让我们把时间指针调回到2011年12月底,当时,一则消息震动了全球农机界:中国的奇瑞重工与日本久保田共同参与竞购挪威全球知名农机具巨头格兰集团。闻之者无不惊诧!因为,彼时的奇瑞重工不仅在国内尚名不见经传,国外知道奇瑞重工者恐更屈指可数。
据知情人士透露,奇瑞重工是格兰集团的最早买家,开价6.75克朗/股,后来日本久保田进入,经过几轮竞价拼“杀”,日本久保田以10.5克朗/股成交,在此情况下中国奇瑞重工“成功”退出竞购。这起事件,国际上十余家主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让初生的奇瑞重工团队接受了一次锻炼,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免费品牌推广。
此举也从另一维度显示出奇瑞重工决策者的远见与智慧。
因为,农机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机化和现代农业发展一个重要短板。国内厂家更注重主机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对满足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具产品关注不足。农业作业机具品种稀少、结构单一、功能落后,对于农机企业和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者来说,也无法为用户提供全套农机作业方案。这也成为奇瑞重工的决策团队等行业有志之士无法释怀的心结。
每年的三夏,秸秆焚烧成为不少基层政府的头等要务,严峻的环保形势给秸秆焚烧提出严峻的挑战,不管最终如何处理,秸秆的机械化处理都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实际上,秸秆处理实际上也反映了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落后等问题,推动农机消费的升级与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加快新型、高效农机的研发、秸秆综合利用设备,是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到过汉诺威农机展的人士会发现,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农具参展企业多、品种丰富,产品设计复杂。国内一家雄心勃勃要在农机领域干一番事业的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考察团到汉诺农机展一看,顿时蔫气:太复杂,我们干不了!回国后欲上马的农机项目也偃旗息鼓。
奇瑞重工携Detank工程机械系列新品亮相德国宝马展
诚然,农机行业不好干。没有金刚钻,不可轻易揽瓷器活。
但不好干就不干吗?决不可。中国农机事业的发展,最好还是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靠外国人,那无异于与虎谋皮。外国企业来中国发展,首先考虑的是为自己创造利润,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赚取更高的利润。毫无疑问,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农机制造企业责无旁贷,所承担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而与种田机械相比,我国在畜牧机械领域的空白点更显严重,远远满足不了用户和农业发展的需求。有学者匡算,美国的各类农机产品达到3500多种,而我国几乎不到美国的一半。
目前,奇瑞重工已经在农产品加工机械如畜牧机械方面开展烘干机械、打捆机械、青贮饲料机械等领域展开布局并力争有为,同时在马铃薯收获机械、甘蔗收获机械等我国农机企业落后、同时又有巨大市场消费潜力的领域也不排除进入的可能。由于这些细分市场业务规模小、进入难度大,像奇瑞重工这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完全有望成为行业整合者。事实上,国外农机巨头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等,均具有产品资源组合优势,在这些细分领域由于国内企业无法与之竞争,使他们的产品能出口到中国市场赚取非同一般的垄断溢价。
在奇瑞重工决策团队看来,加快推进农机具产业化是提升我国农机化事业水平的重要支撑点。“奇瑞重工将利用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性价比优势,制造出可靠性、适用性更高的农机具,争取早日成为大农业领域的用户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奇瑞重工副总经理李孝高告诉记者。
加速推进国际化,瞄准全球农机舞台
只有走出去,与群狼共舞,中国农机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更大幅的提升,中国农机产品最终才能产生全球化品牌。不然,永远只能是美好的梦想。奇瑞重工的全球化之旅,已经扬帆启程。
奇瑞重工“全球化”脚步,在“格兰竞购项目”上与久保田之争后一刻也没有停下。
最近,新华网发布了一则来自英国伦敦的消息,并再次吸引了行业关注的目光。刚过去的6月25日,为进一步开拓英国及欧洲高端市场,奇瑞重工携手欧洲合作伙伴在伦敦设立“奇瑞迪凯重科英国运营中心”。
这是奇瑞重工整合国际资源的一个缩影。奇瑞重工副总经理赵黔荣告诉记者,农机企业的国际化不仅表现在产品出口,更需要在全球层面“整合资源,为我所用”。围绕此,奇瑞重工制订了分层推进、步步到位的全球化战略。起步就与世界同步,奇瑞重工在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组建了研发中心,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十几家全球知名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并聘请了来自日、韩等国的13名高级技术专家,不断引入产业前沿制造理念,以产品质量、优质服务、成本等优势占领市场,以期希望实现真正“有质量”和“有分量”的全球化。这种赶超世界一流的干劲,首先体现在技术研发环节,其次体现在市场销售环节,最后才是生产制造环节。
奇瑞重工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国际市场,用两条腿走路。2012年,公司在北京创建全球运营中心,快速构建起人才平台、渠道平台、产品平台、信息平台。目前该中心已网罗150多人,建立起一支视野宽、能力强的高素质职业化人才团队。自2012年以来,不但全球战略研究推进顺利,而且海外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
在“走进市场、深耕市场、维护市场”的“三步走”海外业务运营策略指导下,通过对海外市场的深入调研,依托雄厚的研发资源,奇瑞重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发适合当地的产品。目前,奇瑞重工已形成海外产品资源数百种,主要产品均顺利通过了e-mark、OECD、GOST、CE等多项出口认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经销商考察团主动“登门”寻求合作。
奇瑞重工与波兰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上半年,奇瑞重工向欧洲成功发交1050台套农机出口订单,创造了国内农机制造企业向欧洲出口的最高金额纪录,不仅标志着奇瑞重工产品出口量又迈出重要一步,更标志着奇瑞重工的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又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目前,涉足工程机械、农业装备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奇瑞重工国外市场开拓步伐明显加快,现已经完成了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全球分销服务网络超过200余家,并成功闯入欧美等高端产品市场。至今年上半年,奇瑞重工的国际业务已从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北非、独联体、印度,逐步延伸至欧洲和北美市场,建立起遍及五大洲的全球运营体系,海外订单不断攀升。
坚守信念,不负时代发展使命
“做实业难,做机械制造更难,做机械制造中的农机制造业难上加难”,前不久一位业内中型企业老总坦言。在我国,农机的消费终端大多是农民,你很难获得较高的利润,你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去工作,一年中你没法去享受几天休息日,这些,都需要太多的责任与坚守。
笔者分析认为,因为他们的情结与情怀。
很显然,成为农机大国和强国的途径,得有一流的农机自主品牌来背书。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商飞公司时说:“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这对于我们农机行业来说也有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之必要。我们要加大我国农机产品的研发力度,以我们自己生产的农机产品来武装我国农业现代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克强总理视察三夏,与谷王联合收割机机手亲切交谈
前文有述,中国农机市场还处在粗放式的竞争与使用阶段,国内农机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振兴中国农机民族品牌方面尚任得道远。此间,一旦中国企业不行,无法与国外农机企业竞争,他们所赚的垄断溢价自然会更高。让中国农民享受更高的消费者剩余,靠中国农机企业,靠中国农机企业的责任。
伴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中国的农机企业在未来必将经历一轮行业大洗牌,只有具备战略眼光、地基稳固、综合实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站稳脚跟、赢得未来。
上篇提到,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和农机行业的大力扶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纷纷进入农机行业。这给农机行业增加了光环的同时,也给农机行业带来了激烈竞争的预期。
奇瑞重工管理者对此持非常开放的心态视之。他们认为,更多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进入中国农机行业是件好事,在给用户更多选择的同时,还能促进优胜劣汰、提升行业集中度与健康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的转型升级,并提升农机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加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进步,一定需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共存共生,才能促进行业共赢与共荣。
为商之人,永远难言成功。企业的兴衰悬于一线之间。特别是,随着当前走进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人时代,给企业运营和制造业升级同样带来了无限可能。如何在新的科技发展形势下抓住时代机遇,如何不断重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和用户追随文化,同样给包括奇瑞重工在内的企业提出了更多、更宏大的命题。
“作为中国的自主品牌,我们要为中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国农机工业的振兴和和中国农机品牌走向世界而不断努力。”王金富这样告诫自己和团队。
他们在进行一场没有终哨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