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黑龙江垦区农业化的发展可以用“超常规、跨越式”来概括。与以往相比,这一年垦区农机更新换代投入最多,农机发展步伐最快,农机装备水平最高,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和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运行质量最好。
通过重点引进大马力农业机械,实施了102个现代装备示范区,大幅度提高了现代化农机装备水平,目前垦区的农机化发展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某些方面和环节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水旱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92%,其中旱田达95%、水田为86%。
2005年,黑龙江垦区农机更新总投入达11.5亿元,新增和种农机具3.9万台(套);全年农机作业节本增效6亿元;农机跨区作业92.5万亩,作业1.25收入亿元,超额完成了农场总局年初制定的农机跨区作业800万亩计划和作业收入1亿元的目标,分别比上年增加229万亩和0.25亿元;农业航化作业面积达1000万亩,比上年增加155万亩,增长18%,创历史新高。2005年,黑龙江垦区在遭受严重春涝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总产、单产又“双超”历史。
最为可喜的是,2005年在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一些关键环节上有了突破。为实现玉米青贮收获机械化,继续从荷兰引进玉米青贮收获机50台,玉米青贮收获能力已达252万吨/年,青贮收获机械化率接近100%。农机跨区作业有了新的突破。垦区9个分局的65个农场出动大马力拖拉机2525台和联合收获机1476台,到全省10个地(市)的27个县(市)完成跨区作业927万亩,同比增加229.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