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瑞雪兆丰年。当某些地方还沉湎于“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之时,银装素裹的梅河口大地却悄然涌动着备耕的热潮。全市涉农部门的干部职工抢前抓早搞好技术培训,广泛动员企业和经销商做好农资储备和销售,全市备耕生产红红火火。
梅河口市本着“时间抓早、力度抓大、内容抓新、效果抓实”的原则,早在去年12月就开展了以新技术培训为主的“科技之冬”活动。市农业局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采取现场讲座、技术咨询、播放专题片等形式,广泛传播农业生产新技术。“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整天奔驰于城乡之间,播撒科技致富的种子,目前已跑了10余个乡镇。市里还投入5000元资金,为小杨乡大杨村建起了标准化科技音像书屋。目前,全市已举办农业技术讲座30期,播放录像80次。
优化种植业结构。该市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推广水稻绿优米标准化栽培45万亩、优质玉米62万亩、高油大豆10万亩、薯类作物3万亩、经济作物15万亩。
及时投放备耕资金。全市春耕生产需资金9000万元,农村信用社创新支农理念,急农民之所急,已提前发放贷款32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0万元。年初以来,粮食价格较高,激发了农民卖粮的积极性,许多农民家中余粮已基本变成现钱,这些农户不用贷款也可以买够春耕物资。
灌溉用水有保障。去年秋收后,各乡镇积极兴修水利,清淤固坝,增加了库容。目前,全市水库、塘坝蓄水总量达22126万方,比去年同期增加1226万方,基本可以保证水田正常泡田插秧。
中央政策好,农民干劲增。阳春三月,恰逢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惠农新政策出台,万千农民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出家门,选购农资商品。记者在城乡各农资销售网点看到,店堂内外人们摩肩接踵,购买农资的农民络绎不绝,农资销售非常火爆。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全市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货源充足,品种齐全,价格稳定。截至目前,已下摆种子80万公斤、化肥0.8万吨、农膜6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