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苗栽植是以提高秧苗质量、增加有效分蘖量来获得稳产、高产的先进农艺,以“稀播、稀植、浅栽”为特点的这一技术是当今公认的水稻生产发展方向。随着钵苗栽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农民对栽植机具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显然,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使该项技术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但我们在水稻钵苗栽植机具的研制中遇到了技术难题,那就是机械如何适应“简塑盘”的问题。“简塑盘”是我国为降低钵育苗容器投资而改进的“简易塑料钵苗盘”。“简塑盘”的价格符合“国情”,在钵苗栽植技术推广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将来一段时期仍将使用它,要研制的栽植机具也必须适应它。但是,由于“简塑盘”强度低、易变形、不耐机械运作,给机具的设计提出了许多问题,很多技术部门虽然投重力、耗巨资进行过反复研究,但收效甚微,在国内一直没有出台可推广的机型,因此“简塑盘”成了水稻钵苗栽植机设计的“瓶颈”。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插秧机专家李太云经6年多时间的研究,终于打破了水稻钵苗栽植机设计的“瓶颈”。李太云先生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从改进“简塑盘”的形状入手,逐一攻破起秧、送秧、栽植等技术难关,最终完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水稻简塑盘钵苗栽植机的设计制造课题。
该技术的独到之处在于:特制的简塑盘内的前沿几排钵苗,在送秧机构和起秧机构的配合下,能够从秧盘中分离出来,移送到取秧机构作用范围内的钵苗排具有与盘育带土苗(地毯状苗)相同的物理形状,使盘育带土苗插秧机的插植部件和机构可以进行钵苗插秧或摆秧作业。
理想的钵苗栽植机应符合“稀播、稀植、浅栽”要求和准确的株、行距及不损伤秧苗,整机经济指标高等要求。李太云研制的水稻简塑盘钵苗栽植机系统地保证了上述要求。
新型简塑盘:是钵苗机械栽植的基础。其性能特点:1、能满足整排起秧要求;2、符合配套使用低价位成本的“简塑盘”的要求;3、钵块在秧盘内的空间利用率高于常规简塑盘的两倍,钵块个体体积也增加两倍,给“稀播”为前提进一步提高钵体成苗素质提供了保证;4、钵块形状,由原来不稳定的倒锥体形改成近似直方体形,为提高钵苗浅栽时的秧苗直立度创造了条件。
新型摆秧机:在现有带土盘育苗插秧机基础上改装送秧、起秧机构,调整株距、移箱距等技术参数而成。其性能特点:1、可进行钵苗“浅栽”,通过原插秧机的深浅调节装置,插浅时变成“摆秧机”,插深时变成“插秧机”,由于钵块本身的自立稳定性高,“浅栽”时秧苗直立度好;2、作业效率比原插秧机提高50%,由插秧机改装成摆秧机时,按“钵苗稀植”要求,株距加大(由3~4时加大到5~6),在不改变原机插秧频率前提下,本机工作效率远高于原插秧机;3、具有与现代化插秧机相同的机具先进性;4、通用部件占90%左右,整机通用化、标准化程度高,容易形成批量生产。
新型抛秧机:采用“抛秧行栽”栽植方式,虽然抛秧机的行距和株距精确度不如摆秧机高,但“钵苗浅栽”效果优于摆秧机。因没有插、摆工作部件,整机成本仅为摆秧机的60%,是低价位简塑盘钵苗栽植机。其性能特点:1、对整排起送过来的钵苗取秧时,秧爪从钵块底部抓取苗,在取秧、抛秧过程中工作部件不触及秧苗的株形部位不存在伤秧问题;2、由于不损伤秧苗,可进行高速作业,取秧、抛秧频率比常规方式提高50%;3、强制抛秧方式比自由落下方式钵体成苗落地速度高,可缩短抛秧机的抛秧高度,加上钵块本身的自立稳定性好,栽植后的秧苗直立度,行距和株距准确性比其它抛秧方式高;4、抛秧机的作业效率高于摆秧机,机具成本低于摆秧机,经济性能优于摆秧机。
以改进简塑盘形状为切入点研制的新型摆秧机和抛秧机是系列产品,摆秧机属于栽植直观效果好的“高档型”,抛秧机属于“经济型”,两种机型把各自的优、缺点相辅相成,系统地解决了水稻简塑盘钵苗栽植机械技术难题。
经初步鉴定:新型摆秧机的运行速度可达到0.
目前,我国的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与其它机械化相比较落后,远远赶不上水稻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钵苗机栽几乎等于“空白”,所以水稻钵苗栽植机械化已成为严重制约水稻生产的“瓶颈”。新型简塑盘、摆秧机、抛秧机的问世,即将打破这一“瓶颈”。
本技术项目即将正式鉴定、投产,我们相信该技术在代替人工插秧的机械化种植生产中能发挥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