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南京3月17日电(记者姜涛)最近一个时期燃油价格多次上调,造成农机作业成本持续提高,由此引发的农机作业收费转移到广大种田农民身上,使农民负担呈现反弹迹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种田的积极性。记者在我国农机大省——江苏省采访时了解到,农用柴油持续涨价也使在我国刚刚兴起的农机化发展势头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农机大户和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的专家建议,政府尽快推行农业机械农田作业燃油补贴,支持农业走出高油价困境,并适当调控农忙时节的农用柴油供应。
--燃油价格上调给农业和农机发展带来三大问题
记者从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了解到,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2002年以来我国柴油价格多次上调。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的调整超过5次。柴油平均零售中准价从2002年的每吨2450元逐步上涨到4345元,涨幅达到77%以上。
--油价上涨造成的影响之一:引发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
江苏省南通市农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南通市拥有各类农用拖拉机5.8万多台,联合收割机近5000台,机动插秧机超过2000台,播种机2.6万台。此外,园田管理机、河道清淤机、开沟机等各类机械的保有量也很大。目前,这些农用机械承担了7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使农业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品质得到大幅提高,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很高。
根据测算,2004年南通市农用柴油消耗134551吨,农用汽油消耗超过10000吨。2005年,在全市柴油和汽油消耗量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全市农用机械的成本却急剧增加了16620万元。而农用机械成本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燃油价格的增长。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主产区常用的久保田488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其平均年单机作业量为2500亩,作业时间700小时,机械运输距离
江苏省农机管理局农业机械管理处副处长秦海东告诉记者,2005年以来,柴油涨价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由于柴油涨价,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导致农机经营效益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机作业服务的开展。农机大户普遍反映,耕、耙、播等农机作业环节已基本无利可图,江苏全省小麦机械化播种水平出现大幅滑坡。
--油价上涨造成的影响之二:严重挫伤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农机化发展已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农机效益已成为影响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柴油涨价,农机经营效益降低,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在苏州市,大中型拖拉机已从最高峰时的6000多台,减少目前的3000多台。农业机械的保有户养不起机器,农户不愿接受农机作业服务,造成农机资源的闲置、生锈甚至报废。一旦农户不用机、不买机、农机企业不生产农机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了农机化进程。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柴油涨价还对农机管理工作造成影响。许多农机经营者将机械封存闲置,既不参加培训,也不参加年检年审,有的新购机具也不上牌,导致年检年审、上牌率的降低,致使农机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油价上涨造成的影响之三:油价攀升转嫁给农民人均增加负担55元
燃油价格的增长直接引发农用机械的作业成本大幅增长,购买农用机械的农民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只能增加农业机械的作业收费,而这些最后都转移到农民身上,使农民负担出现反弹。
据江苏省农机管理部门测算,2002年以来,由于柴油价格每吨上涨近2000元,全省农业机械增加燃油费支出27.5亿元,每千瓦动力增加成本90元,每台拖拉机平均增加成本2857.7元。而由此转嫁给每个农民的负担为55元。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这基本上将国家取消农业税让给农民的实惠冲抵干净。
江苏省农机管理部门开展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近两年,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粮食价格尽管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柴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无疑是雪上加霜。农民种粮特别是小麦已基本无利可言,农民不愿种或少种的想法比较普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投入,能免耕就不耕,能浅耕不深耕,能灌溉一遍不灌溉两遍,有的甚至眼看庄稼旱死也不愿再灌。”
江苏部分农机专家担忧,由于机械作业量因高油价而减少,使农业的耕、种、管、收等环节都不能保证质量。由于缺乏农业机械标准化作业的支持,农产品品质将出现下降势头,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农机燃油补贴的相关政策应尽快出台
毛晓丰是江苏省江都市的一名农机大户,依托现有7台水稻插秧机、1台小型拖拉机和多台水稻育秧机械,毛晓丰成立了以农机作业为主营业务的中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毛晓丰告诉记者,公司从成立起就受到高油价的困扰,水稻插秧机按照要求应该使用93号或者97号汽油,可由于没法承担两个标号汽油的高价格,最终还是全部选用90号汽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毛晓丰说:“一方面政府通过补贴等手段大力推广农机具,另一方面一些农民花大价钱购买的农机具因油价太高而被“渴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提出:“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法律上明确了对农业机械农田作业用燃油进行补贴。实施农业机械农田作业燃油补贴,对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进行补贴,从而达到降低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作业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机大户们在呼唤尽快推行农业机械农田作业燃油补贴的同时,也有担忧:一是担心政府和政府部门图简单,实行按人口或耕地分配。基层干部担心将补贴按人口或耕地分配到各农户后,农户未用于农业生产;广大农户担心补贴到乡镇或村后,乡镇和村不给他们兑现,认为应按农机作业量补不含税的燃油,将油补给机械。二是担心补贴方法不当,阻碍农机化的发展。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机操作人员都认为,农用油补贴是补给农业机械的,谁用了燃油从事了农业生产就补贴给谁,不能搞人人有份,也不能让没有使用过机械的土地得到补贴。
毛晓丰说:“绝大多数农机大户都认真学习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全部条文,法律明确规定‘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大伙都盼着这些规定能尽快落实。”
江苏省农机管理局农业机械管理处副处长秦海东告诉记者,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出发,更应对农业生产给予支持。建议尽快对粮食主产省份的农业机械用油给予补贴,以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和种粮积极性,稳定刚刚有所回暖的粮食生产。
同时,实行农田作业油料补贴也符合国际惯例。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用柴油实行补贴,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先进农机具、农机化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据秦海东介绍,WTO成员国对农用柴油实施补贴有很多先例,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在农业政策中规定,给予农民用的柴油政府25%-50%的价格补贴。专家建议,应尽快实行按农业机械作业量给予燃油补贴的政策措施,降低农机作业成本,防止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在具体实施上,选择部分县乡进行试点,通过补贴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降低农机作业费用,使农民得到实惠。
对于按农业机械作业量给予燃油补贴的具体实施办法,秦海东认为可以借鉴购置农机补贴的发放办法,由各省农机部门在匡算农机保有量、农机作业量和油品使用量的前提下,通过招标以县为单位确定若干加油站作为供油方,农机使用户在指定供油方加油,并按扣除补贴金额后的燃油差价款交款,供油方出具发票。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对农机大户加油情况进行核实登记,并将核实结果报省、市农机主管部门。供油方凭发票存根向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结算申请,结算申请须有省辖市和实施县农机部门意见省农机局对结算申请表进行审核,核对无误后,出具结算确认清单,并向各省财政部门提出结算申请。各省财政厅接到申请后予以审核并与供油方结算补贴资金。
--政府应适当调控农忙时节的农用柴油供应
高油价能导致农机“渴死”,而每年农忙时节买不到油也同样致命。毛晓丰等不少农机大户向记者表示,以往每到农忙时,农机用油的供应也常出问题。2005年在给农户插秧作业时,就出现过跑几个加油站都买不到油的情况。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徐顺年说,2005年,江苏全省夏秋两季有6067个跨区作业队、6万多台次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作业收入达到23亿元。南通、徐州、盐城、扬州等市的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收入都超过2亿元。然而,由于农忙时期的农用柴油不能满足供应,也影响了农机作业的效果和效益。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对农业用油有所斜倾,由各省农机部门负责向系统内加油站调配一部分计划内农业用柴油,专项用于春耕和秋收农忙季节生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农业用油价格与市场价格保持一致,不再享有优惠政策,使得农机系统的加油站逐渐萎缩、倒闭。
目前,江苏省系统内农用柴油供应点已大部分完成转制工作,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制转化为民营企业,农用柴油的供应完全按照社会化形式进行。目前,柴油的供应完全依市场情况而定,系统内无法实现调控,特别在农忙季节出现“油荒”现象很难应对。农机大户都建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用柴油供应工作,特别是在农忙季节、抗灾救灾期间适当调控农忙期间的农用柴油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