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印发《2006年全省农机化工作要点》。《要点》指出,2006年辽宁省农机化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部署,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10项农机节本增效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使全省农机化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做出新贡献。到今年年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800万千瓦,农机总值90亿元;农用拖拉机达到25万台,配套农具达到30万台套;完成机耕面积3900万亩,机播面积2600万亩,机收面积58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农机化发展全局,指导农机工作实践。结合学习,重新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认清新形势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新要求和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从束缚农机化发展的旧框框、旧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创新农机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开辟农机化工作新天地。要更新观念,找准位置,发挥农机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科技兴农载体和农民致富工具的作用,使农机化发展尽快实现与大农业的配套跟进、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配套跟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配套跟进。(农机监管处和农机产发处负责,农机推广站、农机鉴定站、农机化服务中心、农机安全监理总站配合)
二、继续深入贯彻《促进法》和《决定》,加强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促进法的配套法规建设,重点是配合省人大搞好《辽宁省农机管理条例》修改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农机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规范农机作业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继续抓好现有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实施,着手调研、拟订新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机化标准体系。二是加强农机质量和市场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会同有关部门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法开展农机推广许可证、农机“三包”规定等专项检查,做好农机鉴定、质量检测工作。制定下发“农机维修经营管理办法”,以农机修理工市场准入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三是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农机化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制定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搞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工程。(农机监管处负责,农机鉴定站组织实施,农机安全监理总站配合)
三、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一是根据2006年度全国通用类和全省非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合并编制《辽宁省2006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并在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和辽宁金农网等媒体上发布。二是组织召开辽宁省第二届农机具展示暨补贴现场会,宣传和落实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三是根据突出重点与兼顾特色原则、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粮食主产区倾斜原则、尊重农民购机自主选择权的原则,制定《2006年辽宁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方案》,拟定补贴规模和范围、补贴机具种类和补贴额度,规范操作,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四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补贴政策具体实施办法和实施建议的制定工作,指导各地重点做好21个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农民用油补贴政策落实工作。五是加强对地方购机补贴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检查活动,确保政策实施效果。六是组织实施对列入补贴目录农机产品的质量监督,对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等重点补贴产品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农机产发处负责,农机化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农机监管处、农机推广站和农机鉴定站配合)
四、继续实施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全力以赴搞好农机化生产
一是抓好“百个典型农业机械化工程”。按照做好“五篇文章”的要求,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制定水稻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主攻水稻和玉米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全面推进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在全省新建立一批省级农机化示范基地。探索基地建设管理新办法,研究运行新机制,把示范基地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真正发挥其长久效益。同时,要把保护性耕作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项目,纳入全省创新示范工程管理之中,一并组织实施。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抓好各级各类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推进农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二是加强对创新示范工程的指导与管理。继续实行省局有关业务处站分工负责制,省局处站既要指导示范点的建设,又要抓好面上工作的开展。市县两级农机主管部门在抓好各自示范点建设的同时,要把省级示范点的建设与管理列入工作日程,加强检查指导,督促落实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确保示范基地取得实效。三是发挥示范基地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示范基地,搞好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研究和机具的试验示范工作,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以点带县、以县带市,实施辐射带动,实现由点上突破向面上扩展。省里今年准备组织召开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和机械收获等现场会,推动工作的开展。(农机监管处负责,农机产发处、农机化服务中心、农机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总站配合)
五、完善和健立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
一是积极支持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元化的农机服务组织,重点抓好民营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适时召开全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研究新型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各地开展农机化社会服务经验,研究制定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办法。二是认真研究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农机股份合作社建设经验,启动农机股份合作社试点,争取资金投入,力争每个市武装建立1个农机股份合作社。三是鼓励和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科技示范户的发展。研究制定《辽宁省农机户管理办法》,按农时分区域组织开展对拖拉机、水稻插秧机、玉米精量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大户培训工作,开展好多种形式“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机大户经营服务能力。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全年扶持发展50~100个农机科技示范户,使全省农机科技示范户达到400个。四是本着积极推进、拓宽领域、产业带动和提高效益的原则,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跨区作业环境,加强跨区作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抓好信息引导、组织协调等配套服务,把农机跨区作业特别是水稻和玉米跨区机收作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农机监管处负责,农机产发处、农机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农机化服务中心配合)
六、认真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力度
一是抓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大对薄弱环节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黑车非驾”、超速超载、违章载人等严重违章行为。二是加强农机监理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在全省启动“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组织开展准军事化训练和业务技能大练兵,切实提高农机监理人员整体素质。大力推行农机监理“一站式”服务,开展省部级文明窗口创建活动。省局准备在适当时机举办全省农机监理队伍准军事化训练和业务技能大练兵活动。三是按照农业部部署,组织开展好“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将农机监理工作的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今年,每个县都要推出3-5个“农机安全村”,以典型引路,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农机监管处负责,农机安全监理总站组织实施)
七、切实加强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机化信息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信息队伍建设。系统上下要重视和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进一步强化信息意识,选调业务精通、思维敏锐、工作勤奋的得力人员充实到信息工作岗位。二是切实抓好农机化政务信息工作。各市及省局各处站要充分发挥信息员的作用,增强信息工作的敏锐性,及时发现、报送信息,形成定期报送信息的制度,省局将对各市、各单位上报和信息采用情况进行定期通报。要逐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充分发挥政务信息的对上服务和对下引导作用。三是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以辽宁农机化信息网为平台,在实现与部省有关网站联网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与市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链接,加快与重点科研单位和院校、农机服务组织及市场之间资源共享的步伐,以信息化促进农机化的发展。(农机监管处和农机产发处负责,农机鉴定站组织实施,农机产发处、农机化服务中心、农机推广站、农机化研究所配合)
八、切实加强农机系统自身建设,努力树立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理论武装,注重学用结合,在全系统强化率先发展意识、与时俱进意识和为推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意识,在谋发展、促创新、求实效上下功夫,推进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工作再创新。二是坚持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强化法制意识,严肃纪律,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办事,依法规范各级农机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建设良好行风。继续落实工作提速措施,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加强行风建设,通过强化职业道德、纪律和廉政教育,严格监管机制,树立良好农机行业风尚。四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机化发展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确定调研题目,写出有份量的调查报告,总结形成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材料。各市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可能影响农机化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拿出对策和措施。(农机监管处和农机产发处负责,农机推广站、农机化服务中心、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农机化研究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