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玉米机收模式农民不欢迎 长春期盼发展玉米分步机收
现有玉米机收模式农民不欢迎 长春期盼发展玉米分步机收
日期: 2006-03-09  来源:长春市农机发展服务中心
作为全国玉米播种和产量最多的地市长春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农民需求的新热点,也是该市机械化急需攻克的重点;农民有了需求,然而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方式,大部分农户无法接受,因而使这个市的玉米机收陷入一种有需求无适应机具的尴尬境地,农民用户盼望能有一种既保留整棵玉米秸秆,又能实现机械收割的作业方式。市、县农机推广工作者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是实行玉米分步机收模式。
长春市每年玉米播种面积都在800万亩以上,连续多年玉米产量、商品率、出口率居全国地市级第一位,被誉为中国的黄金玉米带。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目前玉米耕播机械的水平已在70%以上,然而玉米机收水平确相当地低,全市玉米收获机不到30台,机收面积的仅占播种面积的百分之零点几,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民生产质量的主要问题。为此,这几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积极引进玉米收获机,进行试验示范,可是垄作玉米机收的农艺使来自全国天南海北的试验机器都是无功而返,几个农机化示范区购置的玉米收获机作业面积也不多,有的还已经停用,除机器本身的故障率等问题外,根本原因是这些收获机具无法适应大部农民要求保留整棵玉米秸秆的要求。
目前全国现有的自走式、背负式和牵引式三种机型,现阶段在长春等区域的玉米机械收获中存在着四大制约这类机收模式推广使用的问题。一是这类区域农民家用能源的问题无法解决。玉米秸秆是长春等地农民主要能源,一旦大部分玉米秸秆机收粉碎还田后目前无替代农用能源;二是玉米秸秆粉碎收集后作饲料,一方面无大量贮藏保管的条件,易腐烂,另一方面现有收获机的收割工艺过程使玉米秸秆在粉碎前与地面接触,部分泥土粘在粉碎的玉米秸秆上,影响牲畜的适口性;三是长春市秋、春深翻的面积在逐步减少,不到20%,同时玉米秸秆高粗,数量多,机翻地作业时无法全面覆盖,翻地时出现玉米秸秆拖堆的现象,影响翻地质量;由于秋季一部分玉米秸秆第二年春天不能腐烂,影响播种质量和出现失墒等问题;四是机具可靠性仍较差,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短,在未来一定时期联合收获收这种模式,除可在乡村采用外,在长春市难以大面积推广,因此该市各方面都呼吁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机收作业模式。
通过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调查,这个市农机推广等部门提出全新玉米机收模式,即实行玉米分步机收作业模式的玉米机械化发展思路。有关专家认为,尽管分步机收的机具研制要有个过程,这条路是长春市等这类垄作玉米区域玉米收获机械作业方式的现实选择,是有一定的推广意义的。
玉米分步机械收获模式,就是在现有玉米收获机具无法适应东北、内蒙古等玉米垄作地区保留整棵秸秆的需要而提出的,它是把联合作业过程的工艺路线改为分段进行,以达到保留完整的秸秆和主要利用现有的拖拉机配置玉米割晒机、玉米秸秆收集机、玉米剥皮机,分步进行机械收获作业,即玉米割晒机割倒铺玉米秸秆(或在玉米秸秆割倒前进行摘穗)→玉米秸秆收集机收集秸秆→玉米剥皮机剥皮的模式,以实现机械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