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大力扶持产业化农业
美国有2.6亿多人口,幅员辽阔,人少地多。耕地面积占国工面积的20%。农、林、渔业部门就业人数约360万人,占总人口的2.6%。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也可说是该国的弱质产业。政府对发展农业采取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户促进生产、增加出口,农业银行向农户提供出口低息贷款。在美国,农产品总产量中,凡其加工成商品可供出口达50%以上的农产品,均有权申请宣传补贴。农产将参加出口展览的场次及工作成效上报农业部的出口部门,可以按开支和成效报销部分或全部展销费用。农业部将各国的农产品需求情况和关税规定,每半个月向农户发布一次信息,农产品上市1500美元以下的可免税。
美国农户是土地的经营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农户的土地多来自世袭或租赁。农业经营以家庭为主,均为私营,土地私有化。但农户可以将土地抵押给银行,也可以用来出租。银行可以将抵押的土地出租给农户经营。农户经营活动主要是管理。美国农业是一个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农场的耕作、播种、施肥、喷药、灌溉、收获、加工等,可以自己动手,也可以请服务公司全过程代办。农业产业化很成熟。农户的任务是制订计划,掌握各个环节的时机和技术,提出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和要求,各个环节的工作均可交给服务组织办理,双方事先订好合同,明确任务和要求。由于产业化链条—环紧扣一环,时间衔接得很好,以每个农户经营者均可管理200km2以上的土地。加州水利设施很完善,以喷、滴灌为主,农户和水照价付款,所以要根据季节、作物生长情况、气候等条件,设置喷灌时间和流量,以利于节约用水。美国制定了有机农业法,种植有机田要进行注册,施什么肥,洒什么药,何时施用,购自何处,以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何方,都要做好记录,3年备查。加州的农业可称得上产业化农业。
二、分工明确的服务网络
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加州的农业99%实现了机械化,人工只负责极少的边角作业。农业机械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培训、使用、维修服务等,均在市场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农机化经过制造商—销售服务公司一农户3个环节得以实现。制造商承担研究、开发和改进、制造机器的任务。美国对农业技术的科研经费投入较大。大学和研究机构均可得到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中心有专人负责农机化工作,各州立大学也有从事农业工程研究的部门。制造商可以同研究部门合作开发新产品,也可利用自己的力量开发或研制产品。制造商本身不零售农机具,而是在各个地区委托代理商销售。制造商对申请代理的经销商进行考察和对比,尽可能寻找推销能力强、信用好、资金充足、服务和维修力量较雄厚的销售商作代理,双方签订代理合同。制造商为每台主机购买产品责任险,并供应零配件。经销服务组织的类型较多,除代理制造商销售产品外,还从事零配件销售、产品租赁、维修保养和对各种新机具进行推广演示以及组织各种专业的服务,如耕地、播种等。有的自行经营种植业、畜牧业和牛奶生产加工业等,如加州图拉瑞县林德尔公司就拥有自己的牛奶加工业。经销商要对机手进行培训,农户或服务组织要为机手购买保险,只有培训合格才能购买保险。农户或服务组织、机手、保险公司3者要订立合同,发生安全事故按合同规定进行裁决。属于质量事故,由各农机专业质量委员会鉴定,提出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交法院裁决。农机生产、销售、服务等均为市场行为,政府不可干预。
三、活而不乱的管理体系
美国农业生产过程由市场进行调节,但市场体系、信息发布、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政府从宏观上加以调控。联邦政府设有农业部,雇员达7~8万人,各州均设有农业厅州以下的县,部分县设有农业局,县以下的市一般不设农业局,但有专人负责农业工作。政府对农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经多年开发,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如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是美国粮食作物主要产区,盛产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也相当发达。西部有洛基山脉,沙漠较多,干旱缺水,水源多在加州北部。政府筹资修建自北往南贯穿长达800km以上的水渠,以供应加州用水。为防止沙漠扩大、风沙侵袭,政府定期用飞机向沙漠撒播树籽。尽管树苗成活率不是很高,但沙漠上总能长出许多1m左右高的灌木和仙人掌,起到了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西部的气候环境适宜发展旱作农业。加州主要种植水果(葡萄、开心果、柑橘等)、棉花、牧草(苜蓿为主)等经济作物。东部丘陵免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牧草为主。为保护地力,推荐休闲、轮作、免耕或少耕办法,秸秆甚至还田,并在机具研制方面给予保证。为听取农产的意见,政府每年有一个听证会,由农场主代表或社会人士到会向政府提出意见和要求。各种农业行业均有自己的协会,是非盈利性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品展销、宣传、办信用卡服务,并代向行业卖保险。政府很重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每个县都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织大学、科研部门推广新技术。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把好产品质量关,尤其是对食品、药品要专门管理,不定时地在市场抽查。同时接受产品质量投诉,并组织专门机构调查。美国农业高度发达,劳动生产率很高。粮食产量约占全世界的1/5,期中大豆、玉米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3,小麦占了近50%。粮食作物除供应本国需要外,还大量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四、竞争激烈的农机市场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以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主要是更新、换代、开发新品种,市场日趋饱和。20世纪90年代初,农机销量下降幅度较大,1992年比1991年销量减少14%,有的农机企业如凯斯公司已被国外公司收购。农工工业日益依靠出口,主要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和纽荷兰公司等企业均在外国设立分销代理机构。美国制造的农机具偏向大型、高档,中小型农机,特别是小于74kW的机械,因制造成本关系,从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进口。打入美国市场的亚洲企业主要有日本国久保田和韩国大宇。我国农机企业也曾作过向美国出口农机的尝试,但至今没有成功。我国农机成本相对较低,但水平和质量尚未能适应市场要求。据曾为进口我国农机作过努力的人士介绍,主要问题如下:三漏现象比较严重,不适应环保要求;手工换挡困难,不能适合自动变速要求;外表面粗糙、棱角尖锐容易伤人,转动部分外露,很不安全;噪声、废气超标;驾驶室舒适度差;座椅太小,不适合美国人土乘坐;产品没有责任保险,无人敢经销;动力输出轴的作用单一,可配套的农具太少等。如能针对美国的需求改进设计,提高质量和档次,有可能与美国的二手农机争夺部分市场,但是要对产品购买责任险,是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美国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三面靠海,一面傍湖,一年四季分明,淡水资源丰富;东西海岸地势较高,中部为平原,台风、寒流难以侵袭,少受旱涝影响。二是人少地多,土地肥沃。三是工业化水平高,农业基础设施如水利、道路、电力保证、油料供应等均相当完善。除了客观条件之外,有不少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如:政府扶持措施得力,对象明确,补贴直接到农户;方向对头,关键看是否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核有据,以参展量和出口量来衡量,有利于调动农产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政府引导和监督比较实际,不搞花架子。在农机服务组织中,对美国农业方面已有了一支相当活跃的队伍,他们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发展,全靠优质高效和安全的服务,是农业机械化的中坚力量。(王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