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图片

宋建武在推动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和典型发言材料

日期: 2023-03-23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编者按:3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召开推动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农机维修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解决广大农机手的“急难愁盼”问题,十分重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准确把握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形势任务,紧盯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举措,明确抓手载体,推动各项工作早落地、快见效。现将农机化司副司长宋建武在会议上的讲话和典型发言材料刊发,以飨读者。

在推动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 宋建武

2023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精神,认真总结交流各地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成效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刚才,山西、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新疆六个省(区)分别做了发言,为推进农机维修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大家要认真研究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动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要求,强调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农机维修服务是农机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维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先进农机制造、保障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具有独特功能作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广度和深度的深化拓展,以及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机产品投入市场,对维修保养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在实践中,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不能适应这一需求,“维修难、维修慢、维修贵”等现象在一些地区日益突出。进一步加快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提升维修服务质量效能,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机手“急难愁盼”问题、回应好各方关切,极为重要、十分紧迫。

第一,这是促进农机产品质量及使用效能提升的迫切需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制造企业的生存之基,农机企业售后维修服务抓得好不好,关系到产品使用及质量性能改进工作好不好。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维修服务履行好自身售后服务责任,满足农机产品在使用过程当中的修理需求,从而提升产品使用效能、延长使用寿命、赢得客户青睐。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维修服务信息反馈,进一步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性能,促进迭代升级,对促进农机工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机械化生产,意义重大。

第二,这是提高农机手对使用农机产品获得感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关键抓手。农机产品好不好用、耐不耐用,农机手最有发言权。当产品出现技术状态不佳、故障解除不及时或反复维修反复出现问题时,会严重影响机手对所用农机的满意度。前些年,因为对农机维修服务不满意造成集体上访的事件还是有的,虽然都得到很好处理,但也反映出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农机手的期盼。进一步健全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提升维修质量水平,事关广大农机手的切身利益,对于落实好人民至上理念十分重要。

第三,这是延长农机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农机维修行业是农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农机增收和农民致富。一方面,维修收入是直接从事农机维修的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现在全国农机服务年收入4800多亿元,其中作业服务收入3600多亿,占比76%,其他还包括农机维修、农机租赁经营收入等,维修收入占比粗略估计10%以上;从江苏的情况看,农机维修经营年收入20亿元左右,占农机服务收入5%,可以说潜力不小。另一方面,农机作业有季节性和时段性特点,以“三夏”跨区小麦机收为例,一台收割机一年往往只作业个把月时间,如果作业中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机手作业收益将大打折扣。对此应当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务实举措,充分挖掘维修促增收的潜力。

第四,这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维修质量、机具技术状态和安全性能,事关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农机数量种类的持续增加,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在增多,能耗大排放超标的现象也不同程度显现。为此,一方面要推动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制造质量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维修能力质量,促进提高农机产品的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节能减排效果,这是减少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机手权益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准确把握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开端以来,农机维修始终作为农机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加以推进。2006年,原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明确从事农机维修应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在这一背景下,2016年《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由前置审批调整为后置审批,2018年国务院发布《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取消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行政审批,农机维修行业管理调整为事中事后监管。各地按照“放管服”改革统一部署,主动适应行业监管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推动农机维修行业有序发展,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第一,加强典型引路,健全维修体系。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推动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方法。上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份通过“社企共建”维修点、“以奖代补”扶持农机示范合作社、建设农机综合维修点、开展“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认定、建立农机“4S”店、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区域维修服务能力,受到广大农机手及农机企业的高度肯定,并带动形成门店专兼营、农机服务组织自给兼营、农机售后服务专营、汽车农机通用等四个类型的农机维修网点结构布局。

第二,建设人才队伍,提升维修质量。提升维修服务质量水平,要努力培养更多高技能维修人才。目前,全国90多万农机维修人员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近27万,占比约30%,但这个比例还不够,需要加快提高。近年来,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省份通过实施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举办“强技能稳就业”技术培训班、开展农机维修技能竞赛等方式,大力培养农机维修能手,并组织推选、宣传农机维修“土专家”典型范例,有效激发农机维修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带动维修技术和质量不断提升。

第三,聚焦重要农时,强化应急保障。农业生产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极大,但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因为机具维修不及时而耽误农时、影响生产。近年来,河北、安徽、河南、贵州、新疆等省份紧盯“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统筹农机化生产与疫情防控,组织农机产销企业以及专业维修网点成立维修配件供应和技术服务小分队、应急维修队、流动维修队等深入农机合作社场院、田间地头开展应急巡回维修,并充分利用农机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维修服务供需对接,有效解决农忙维修难题,探索积累了行之有效的应急维修保障机制,形成了务实管用的抓手载体,为提高机收减损效果、夺取粮食丰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强化法治意识,规范市场秩序。法治意识淡漠、市场秩序混乱,不仅影响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还会给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农机维修经营效益提升带来不利影响。广西、甘肃、青海等省份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农机“3•15”等活动,深入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和网点,加大对《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规和《农机修理通用技术规范》等标准的宣贯。天津、福建、云南等省份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取消后农机维修管理衔接落实工作,将农机维修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加大农机维修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并采用“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等现代化方式,加强对维修人员资质能力、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对推动依法依规开展维修、加强行业自律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做法要坚持下去。

从全国范围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15.04万个,比上年减少5085个;农机维修人员90.02万人,比上年减少786人。从这组数据以及近年情况看,维修点和从业人员数量在小幅减少,这当中有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机具质量提升及维修行业自身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因素。比如,现在国产农机的质量整体是在提升的,需要维修特别是应急维修的情况在减少。再如,从山东部分地区了解到,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机具保有量加速减少,大型机具越来越多进入市场,其维修需求多数依靠企业售后服务满足,一些小规模经营维修点因能力人才不足、经营效益微薄等因素影响退出市场。还有,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在提高、综合经营能力在提升,日常检修保养比较到位,也使得专门的维修需求有所减少,等等。但总的看,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相比农业生产需要、农机手期盼、发达国家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

一是与农业生产需要相比有差距。我国农机维修网点中的高等级维修点还是凤毛麟角,低等级路边店的能力难以满足需求,经营效益微薄,管理难度也大。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总体滞后于农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尤其在机械化水平低的偏远地区,企业“三包”几乎没有布局。基层专业维修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只能解决一般性故障。维修配件质量不高,供给也不够及时和充分,影响修理质量和进度,易误农时。二是与农机手的期盼相比有差距。农机手对农机维修的期盼可以概括为“一减一加”。一减是减少等待时间。现实情况是,有的生产厂家和维修网点缺少必要的服务人员和零部件库存,维修时间较长且服务质量不高。一加是加大维修技术培训力度。随着农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许多农机手和修理工因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不强,造成机具买来不会用、用完不保养、小问题不会修等问题,影响了机具正常使用。三是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农业发达国家也是农业机械化发达国家,无明显短板,农机维修保障也很到位。比如,美国的农机企业十分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对产品使用中的问题会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能承担农机全寿命周期的维修。再如,德国要求农机企业必须保证本厂产品有充足的零部件供应和农民操作安全,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建有销售商负责的售后维修服务体系。还有,我们的近邻韩国,每年则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期低息贷款资金,在道、郡、府各级设立零部件供应中心或售后服务所;政府无偿支援部分农机维修设施及装备,向售后服务所和民间农机修理店提供修理服务车辆,等等。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在制度政策供给、服务能力方式、人员技能素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

三、加快提升农机维修行业发展质量水平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紧盯需求、直面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及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充分组织动员农机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大户、行业协会等各方面资源力量,紧抓各方面高度关注农业机械化、高度关注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等有利时机,趁势而上、顺势作为,明确抓手平台载体,强化制度政策落地,加快推动农机维修行业发展质量水平在短期内有明显提升。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抓制度标准完善,规范行业发展。提升行业发展质量水平,制度要先行。一要组织力量对《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实施情况开展调研,探索延长整机和主要零部件“三包”期的可能。二要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修改完善工作,推进《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农机修理通用技术规范》《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等标准,引导农机维修经营者依标完善提升设施设备、人员技能、质量规范、维修记录管理、安全生产等经营条件。三要研究完善农机服务收入统计调查制度,明确农机维修收入调查方法。

第二,抓维修网点建设,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农机维修体系,要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一要依托和组织现有农机维修资源力量积极参与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研究创设维修网点建设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机经销网点、大中型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合作社加强区域农机维修中心建设。二要分区域做好农忙季节应急抢修和配件供应工作,结合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成立流动服务队,推动企业设立农忙季节临时配件库、配备维修服务流动车等。三要结合农机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工作,有效整合农机管理、产销企业、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农机安全“网格员”队伍等多方资源,打造“互联网+农机维修”平台,发挥好远程诊断指导、人员培训、配件调度、数据收集等方面的优势。四要结合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优机优补”工作,研究探索将补贴机具售后维修保障条件引入“优机”认定环节,引导企业提升维修服务保障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抓人才培养,提升维修能力质量。抓农机维修能力提升,关键在人。一要拓展技能人才培养渠道,紧盯农机产销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打造维修技能提升服务中心,加强维修技术交流学习;用好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依托农机培训机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突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当中的技术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维修技能培训。二要大力遴选和培养农机维修“土专家”,充分发挥农机维修能人示范带头作用;务实开展农机维修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三要组织开发数字化农机维修培训课程、课件,依托虚拟仿真、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等技术,完善农机维修学习平台,共享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学习需求。

第四,抓监督管理与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科学有力的监管与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为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要强化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压实农机产销企业、培训单位和维修网点等市场主体责任,促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二要依托农机“安全生产月”、农机“3•15”等抓手,深入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和维修网点,加大对农机维修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的宣贯力度,引导农机维修经营者依法依规从事农机维修经营。三要分层级、分区域动态征集发布优秀农机维修典型案例,发挥好典型引路作用。四要大力开展农机质量投诉宣传咨询,畅通农机维修质量投诉维权渠道,对违反“三包”规定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理并公开曝光,持续提高广大从业单位及个人的诚信经营意识,强化行业自律。

谢谢大家!

 

典型发言材料一:

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夯实农机维修服务基础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高,需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支撑保障作用。我省在项目推动农机维修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基础

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精良装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仅2020至2022年间,我省通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新购机具就达14万台(套),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机维修能力的欠缺。一是维修网点总量不足。据统计,我省涉及农机维修服务的维修点共5008个,每个乡镇不足4个,难以实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乡的目标。二是维修网点布局不均。大量维修点集中在县城,专业厂家维修售后服务点很少设在乡村,一些高性能机具由于维修技术、配件不足等原因在农忙时节无法维修,影响了农事进度,降低了作业效率。三是维修人员素质不高。通过调研发现,小散维修点中的工作人员多为当地农机户,缺乏系统的农机维护知识,维修更多依赖于平时农机使用经验,在维修技术上无法保障。针对上述情况,我省在谋划重点项目时,充分考虑维修服务因素,2022年省财政投入1亿元在11个市的15个县启动了“机、田、证”一体化试点建设,将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实施内容,补齐农机服务链条上的维修短板,加速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二、坚持项目推动,明确推进农机维修工作总体思路

2022年省委1号文件将“机、田、证”一体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目的是推动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农民集成耦合。在项目创设和实施的过程中,我省形成了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是强化行政推动。项目谋划阶段,在充分征求相关专家、维修企业及基层农机部门意见基础上,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综合考虑规划布局、经济效益、功能特色等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性维修中心建设。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以“为农服务”为方向、“便民利民”为原则、“市场运作”为机制开展服务,具备农机维修、保养和抢修等功能,分为一类和二类,其中:一类维修中心,要具有承担全县大型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的能力;二类维修中心,要至少具有承担周边5个以上乡镇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标准建设。在经营场所上,要求一类维修中心的维修车间和停车场面积在800㎡以上,配件库30㎡以上;二类维修中心的维修车间和停车场面积在300㎡以上,配件库15㎡以上。在仪器设备上,要求一类维修中心至少配备2台农机维修服务车和液压气缸检测设备;二类维修中心至少配备1台农机维修服务车及相关通用设备。在人员资质上,要求一类维修中心技术人员5人以上,至少有1名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工作;二类维修中心技术人员3人以上,至少有1名助理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四是给予财政扶持。2022年,通过“机、田、证”一体化发展项目,已建成4个一类和22个二类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省财政对建成的标准化一类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给予40万元奖补;二类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给予20万元的奖补。2023年计划再投入1亿元进一步巩固扩大试点范围,并继续为农机维修体系的完善提供资金保障。五是加强主体培育。将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从事农业机械操作和维修的服务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投入315万元对2145人开展农机装备实践操作、维修保养、安全作业、故障排除等专门培训,推进维修能力提升与高素质农民培训深度融合。

三、坚持示范带动,全力构建农机维修体系发展新局面

新形势下我省将立足实际,加速推进全省农机维修体系发展。一是总结经验,强化服务。不断完善“机、田、证”一体化项目建设内容,严格维修中心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同时将其纳入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管理,督促公布维修热线电话,备足常用零配件,在农忙时节,开展上门送修和巡回抢修服务。二是规划先行,加大支持。建立区域农机维修救援中心已纳入我省“十四五”农机发展规划,我们将继续争取支持,力争5年时间,实现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区)每县建设一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并逐步建立起以区域性维修中心为龙头、农机合作社为基础、小散维修点为补充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培训,抓好监管。依托农机制造企业、销售商和农机院校,将维修人员技能提升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针对性开展农机操作、调试、维修、保养等实用性强的培训。加强《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等标准宣贯,探索开展农机维修信用等级和服务能力评价,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机维修的监督检查。

典型发言材料二: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维修能力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我省积极适应农机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农机化“两大行动”,大力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促进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建设目标

立足全面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机械维修的监督管理,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充分调研。由省厅牵头,相关处室、单位及涉农院校成立攻关小组,分赴苏南、苏中、苏北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放管服”改革、取消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以来,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从我省实际出发,研究对策措施,强化工作指导。二是制发意见。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厅印发《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构建以农机产销企业售后维修为主体、农机社会化综合维修为骨干、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自主维修为基础的维修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与市场结合、平时与应急结合、专职与兼营结合、流动与定点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强化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做到维修保养更便捷、配件供应更及时、维修服务更规范。三是加强建设。截至目前,我省现有农机维修点共1747个,其中一级维修点25个、二级维修点254个、三级维修点1127个,年农机维修量230余万台次,维修经营直接收入20亿元左右,平均1个乡镇有2个维修点。

二、优化服务体系

提高维修质量效率,全面加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四个体系”。一是完善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售后服务体系。通过自营和挂牌联营等方式,确保销售区域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全覆盖,切实承担起“三包”期内的售后服务和“三包”期后的延伸服务。二是完善农机社会化综合维修体系。按照二级、三级开业技术条件配备设备设施,优先扶持具备社会化服务能力的规范化区域农机维修中心,支持农机维修连锁经营,引导建立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流动服务车和流动服务站等。三是完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维修体系。支持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维修设备设施建设,具备自行维修保养和自检自修能力,特别是要求“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大中型农机服务组织建立独立的维修车间,并辐射周边开展维修服务。四是完善农机维修信息体系。依托省厅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探索建立农机维修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机维修信息、资源共享,推行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和“互联网+农机维修”新模式。

三、建强维修队伍

一是加强农机维修人才培养。制作农机发动机、插秧机维修视频和联合收割机维修手册,把农机维修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组织维修人员到农机企业、职业院校开展专题培训。开展“金扁担”校企对接服务,及时为农村一线输送农机维修技能人才。二是组建全省农机维修能人库。组织“百名能人结对百社”活动,以维修能人为主体,开展“送农机维修下乡”服务。农忙期间,设立农机维修服务热线,成立农机应急抢修服务队,全力保障农机生产作业。引导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建立和充实农机配件库、临时配件储备库,增强农机维修应急响应能力。三是广泛开展省、市、县农机维修技能竞赛活动。共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1名、江苏工匠8名、江苏省技术能手33名。

四、提升服务质量

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每年对农机维修点和区域维修中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扶持措施,建设后达到相应标准的分别奖补10万元、30万元。鼓励各级积极争取配套资金,推广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先进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经营性补助”等方式扶持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截至2022年已下达农机维修点建设指标430个、区域农机维修中心提升指标63个。二是加强监督管理。适应农机维修“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江苏省农机维修经营单位安全规范》,将农机维修安全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落实农机维修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维修场所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典型发言材料三:

强化维修事中事后监管 促进农机生产安全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我省积极应对农机维修新常态、新挑战,坚持“放管服”结合,做到事中重服务提能力,事后强监督促规范,实现了农机维修监管工作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效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

一、创新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省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营、合理布局、多元发展的基本思路,将农机维修能力建设与农机合作社建设相结合,对农机合作社机库实行省级补贴,把维修设施的配套建设作为该政策扶持重点,大力提升农机合作社自身的维修能力。近年来,我省已投入2000万元对75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设施实施奖补,逐步建立起以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为支撑,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我服务为主体,社会化维修点和销售(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为补充的新型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体系,基本覆盖了各县、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农机维修点1032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4315人,2022年检修各类农业机械35.2万台,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引导农机维修行业规范服务

加强农机维修政策宣传,按照全覆盖的要求,督促全省农机维修网点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等规定,完善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经营条件,承揽与自身维修能力相适应的业务,遵守《农机修理通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鼓励农机维修行业组织发布服务规范、服务公约,加强行业自律。三明市农机管理部门结合农机“3.15”活动,发放《农机质量投诉服务指南》《农机质量与监督》等宣传材料5200份,倡导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督促守法经营。宁德市强化与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开展农机维修行业及农机产品检查,净化农机产品、配件市场,引导农机维修企业推行服务承诺制,公开明示服务项目、价格及配件来源、保修承诺等信息,确保维修质量。

三、开展农机维修技能培训

针对维修技术人员力量薄弱、技能提升缺乏有效手段的问题,我省委托省级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基地,积极举办农机维修新型职业农民省级示范培训班,近年来各级共培训农机修理工专业人才3200人,为农机维修行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各级农机部门也充分利用农闲期间,加大对操作人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如龙岩市通过“政企联动”等方式,积极举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知识讲座等活动,传授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和操作知识。

四、依法实施农机维修监督检查

我们依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健全农机维修监督抽查检查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对农机维修网点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措施,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者的从业资格、维修人员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符合维修技术条件要求、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等情况,督促限期整改;对农机维修经营者使用不合格的配件维修农机,或者拼装、改装农机整机,或者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农机的,依法责令改正并按权限实施处罚;对补贴机具产品质量加强监管,将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的农机产品暂停补贴资格,督促企业提升整机质量,减少维修频次。去年全省督查发现8起问题已依法处理,排查一般隐患317项,全部得到整改。

典型发言材料四:

开展“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着力解决农机维修难等问题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机维修工作,紧紧围绕技能培训与示范创建关键要素,提出“有资质条件、有形象标识、有技术能力、有经营水平,能服务、能发展、能共享”的农机维修创建要求,积极开展“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创建,不断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促进我省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建立标准,规范开展农机维修网点标准化创建

综合分析我省农机维修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江西省“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评选办法》,规范我省“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创建,促进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能力提升。一是精心安排布局。根据我省区域现状,综合考虑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半径和农机装备保有量,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统筹规划构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网络。二是规范创建标准。明确“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能服务、能发展、能共享的要求,细化资质条件、形象标识、技术能力、经营水平的创建标准,规范“自主申报、县级初评、市级审定并公布、省级备案”的评选程序,大力开展创建工作。三是开展监测管理。组织专家对已认定的“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实行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取消不合格农机维修网点创评资格。2022年我省共完成100家“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创评认定工作,维修场所总面积约7.42万㎡,维修人员共593名,每年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服务8万次以上。

二、培育主体,多元推进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强化政策支持,分类推进农机维修网点培育工作。一是加快老旧农机维修网点改造升级。充分发挥原有农机维修网点作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机维修建设。2022年,省级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奖补,通过以评促建,推进农机维修网点升级改造。二是大力推进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作用,把农机维修服务交给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办理,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了不划算的农机维修服务难题。目前我省已建成89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维修、一般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保养等服务。三是加快布局区域性农机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借助农机集散地品种全、机具多等优势,以南昌农机大市场、新余农机大市场为依托,分别在南昌市南昌县、新余市渝水区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应急救援中心,实现了方圆百公里内农机应急救援作业、维修服务响应到位。

三、强化指导,提升农机维修服务水平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不断提升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能力。一是以赛促训提技能。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引导农机维修人员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做贡献。举办江西省“振兴杯”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选拔推荐选手参加省级竞赛,有效发挥职业技能比赛对技能人才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农机维修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强化指导优服务。充分发挥省、市、县农机推广人员专业技术优势,组建6个农机维修指导组深入一线农机维修网点,重点指导农机检修、机具保养、安全生产等工作。组织带动农机维修主体进村入户、蹲点包片,开展上门维修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春耕、双抢等重要农时机具维修难等问题。三是拓展需求稳发展。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负责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参与市场、主动服务的意识,引导维修网点与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建立联系,强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协调推进维修网点配件供应,推进维修业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典型发言材料五:

坚持三个结合 发挥农机市场主体维修保障作用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湖北省农机总动力超过4800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到1300万台(套),农机维修服务任务较重。为此,我们积极适应国务院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审批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农机销售和经营主体作用,稳定提升农机维修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了农机作业质量和农业安全生产。

一、坚持行政引导和主体参与相结合,着力保障农机维修运营

我们历来高度重视农机维修工作,将其纳入农机化发展全局通盘考虑,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安排专项资金,引导激励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开展农机维修服务,较好解决了农机“看病难”问题。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900万元,每年遴选10-15个基础条件较好、辐射功能强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奖补,每个奖补10-15万元,共计支持近170家。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综合维修服务中心,帮扶弱小网点经营运转。荆门市东宝区每年投入100万元扶持维修网点建设,在区级建立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村镇建设若干个小型维修点,基本实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区”。荆州市荆州区青美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建有一支技术精良的维修团队,年维修机具500多台套。

二、坚持国企带动和地方经营相结合,着力稳定农机维修网络

我们紧紧依靠农机产销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推进国有企业示范带头与地方分散经营有机融合,一二级网点为骨干、三级和专项网点为补充的农机维修网络基本形成。

据统计,全省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网点5000多个,从业人员约1.5万人。省农业机械总公司作为省属大型农机经销企业,2021年成立技术服务中心,配备12名维修技师、4名配件人员及2名报单人员,组成专业、精干售后服务团队,总计维修农机产品2200多台,线上线下指导维修近6000次,并在全省布局了大量的农机维修固定网点和流动服务队。十堰市投入财政资金360万元,组建农机服务队17支,技术人员51人,通过短训班、视频答疑、上门服务等方式为机手提供服务。襄阳市建立起82家经销企业、419家合作社、1090个厂(点)“三位一体”农机维修体系。

三、坚持专业培训和技能大赛相结合,着力提升农机维修水平

我们坚持人员培训和赛事活动两手抓,促进各类维修主体硬软件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和质量,稳定了农机维修队伍,实现了“不断档、不掉链”,较好满足了农机作业需求。

一方面,围绕“三包管理”“产销企业投诉管理”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活动。2019年至2022年,共培训产销企业质量投诉管理人员6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农机产销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水平。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每年开展机手综合培训5000人次左右。钟祥市拟投资2000万元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农机综合性维修基地,年培训规模达500人。另一方面,以农机职业技能大赛为牵引,推动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自2016年起,先后举办6届全省农机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培训农机修理工近8000人次,产生“湖北省技术能手”27位,其中农机修理工15位。

典型发言材料六:

健全机制 做实服务 优化网点

促进新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新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抓好农忙时节农机检修保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做实监管服务,优化维修网点体系,全力做好新疆农机维修服务保障工作,已形成各类农机维修服务组织1758个,拥有维修行业从业人员7393人。

一、健全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农忙时节农机具维修组织保障

一方面,卡紧时间节点,周密安排部署。严格落实春耕、“三夏”、“三秋”关键节点农机安全生产责任,2022年度,先后制定印发《2022年自治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做好今冬明春农机安全生产及农机检修工作的通知》《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做好“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印发〈自治区岁末年初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及农机检修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对农机检修工作及时部署。另一方面,更好搭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框架,不断强化农机维修组织保障。积极主动适应机构改革新形势,明确责任分工,在“自治区、地州、县市”三级均协调组成由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专项小组体系,自上而下形成“动员部署达共识、分组包干优队伍、清单管理促整改”的工作框架,有效支撑农机维修工作组织保障。

二、强化监督管理,全力做好农忙时节农机具维修服务保障

一是持续抓好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组织农机维修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相关人员参与维修技能提升培训,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着力提升相关人员维修技术水平。2022年度,培训各类农机维修人员1463人,发放证书326人。截至目前,全疆经过培训的维修技术人员有4907人,2444人持证上岗。二是扎实开展农机具检修检验。在岁末年初,精心组织开展农机检修摸底调查,摸清各地需检修机具种类数量,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宣传引导,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检修工作。今年以来,全疆已完成机具检修55.47万台,完成检验24.14万台。三是强化监督执法。联合质监、工商部门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到农机维修市场等各个环节加大对农机配件的管理力度,对不符合维修技术条件要求、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等情况督促其限期整改,对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的行为,依法责令整改并按权限实施处罚。2022年度,全疆出动1360人次开展农机维修领域专项检查,行政处罚6次,罚款6400元,强制38个主体退出农机维修市场。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各地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广泛开展《农机产品“三包”规定》《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宣传讲座,要求各类农机维修主体学习法律、法规文件,吃透精神,真正做到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树立农机网点良好的经营服务形象。2022年度,组织相关宣传活动406场次。五是强化社会监督。一些地区将农机修配管理工作与农机投诉工作相结合,以农机投诉为信息反馈窗口,加强社会监督,对农机投诉中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监管,帮助经营者进行整改,实现了对农机修配市场的常态管理。

三、优化网点打造,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布局合理、功能日趋完善、运行健康平稳

一是坚持科学布局,维修服务便民、利民。坚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就地就近,充分考虑区域农机保有量分布、年限结构等因素,科学布局维修网点建设,全疆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服务半径小于10公里的网点数占比超86%,有效实现农机维修网点便民、利民建设目的。二是注重体系建设,网点梯次、功能日趋完善。截至目前,新疆依托农机企业、农机大市场、农机合作社等,打造“市级”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26个,满足农机经销、展览、维修、技术检测、培训、示范、推广等功能;打造“县级”农机维修网点174个,满足农机销售、配件经营、维修、作业服务指导等功能;打造“乡级”农机维修网点848个,满足一般性维修需求。目前全疆超过40%的网点做到了设备齐全、功能完备,超过88%的网点能满足辖区维修需求,从整体上看,“市、县、乡”三级网点梯次日趋成熟,功能日趋完善。三是行业整体经营状态健康平稳。通过零配件保供、市场监督、技术培训与多年的扶持引导,全疆农机维修行业整体经营状态健康平稳。2022年度,全疆各类农机维修主体经营收入合计约3.68亿元,其中超过92%的网点都能正常运营并发挥预期功能,良好的农机维修市场经营环境有效支撑了全疆农机化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  |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