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2004)
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2004)
日期: 2005-02-22  来源:2005年第1期 农业农机化情况
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杜青林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总结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就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农机专业会,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农机化工作,研究分析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2005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2004年农机化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即将过去的2004年,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农机化系统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切实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大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机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步入了依法促进、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2004年党和国家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把握机遇,扎实工作,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农机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今年以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开展农机立法调研和法律草案的修改论证工作,多渠道争取支持,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2月,《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6月25日第十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审议,获得高票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各地也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健全和完善了农机化法律体系。黑龙江省颁布实施了新的《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青海省通过了《青海省农机管理条例》,山西、江苏、四川、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对部分地方性农机法规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为了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机化法制工作会议,举办了省级农机局长培训班,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辑出版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释义》。11月1日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全国人大农委、法律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贯彻实施座谈会,全国人大农委刘明祖主任委员主持会议,法律委蒋黔贵副主任委员、国务院法制办曹康泰主任、我部杜青林部长等领导在会上发言,全国人大乌云其木格副委员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各地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座谈会、培训班,组织现场咨询活动,开辟电视专题节目,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举行宣传月、活动周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对这部法律的宣传,在全国广大农村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热潮。其中,山西、贵州、甘肃、四川、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大会,辽宁、湖南、广西等省(自治区)召开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重庆、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了有多个部门参加的促进法贯彻实施座谈会,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是农机化扶持政策取得了突破。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这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开辟了国家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新渠道,意义十分重大。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了购机补贴专项资金7000万元,在16个省(区、市)66个县和部分中央直属垦区实施,补贴范围主要是粮食生产急需的6大类农机具。地方政府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了扶持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空前高涨。据统计,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4.8亿元,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20多亿元,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近10万台套。为确保补贴资金能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一套简便、规范的补贴办法,严格实行“五制”,即:购买实行招投标制、补贴实行集中支付制、受益实行公示制、管理实行监督制、绩效实行考核制。经过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农机补贴政策花钱不多,导向作用很大,实施效果明显。明年要把农机补贴政策,作为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请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实施规模,更好地发挥效益。”
今年9月国务院颁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将实行多年的优惠政策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的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今年开始启动,13个省112个项目实施县(农场)的中央投资规模达到1.12亿元。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出台了免征手扶拖拉机和方向盘式拖拉机(载重1吨及1吨以下或功率14.71千瓦及14.71千瓦以下)养路费的规定。总的来看,今年中央和地方出台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之多、力度之大、效果之好,都是多年来少有的。
三是农机监理工作取得了突破。今年以来,除《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外,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相继实施,国务院第412号令就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牌照证照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核发等行政许可事项做出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法定了农机安全监理的职能,确立了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农机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为进一步规范农机行政行为,我部今年先后颁布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拖拉机登记规定》等3个部长令,制定了拖拉机登记和驾驶证申领两个业务工作规范,修订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照标准和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各地也对涉及农机安全监理的法规、规章、标准进行了清理和修订。随着我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机安全生产步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今年以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的要求,部署开展了拖拉机及驾驶员、驾驶培训学校专项整治。针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特点,各地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村”活动,狠抓重点农时季节和重要节假日期间的农机安全工作督导,开展全系统的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事故发生率较去年明显下降,全国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呈现稳定好转的态势。
(二)精心组织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是科技兴粮的重要手段。今年粮食生产出现可喜变化,扭转了连续多年下滑的局面,突破了全年粮食产量和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农机化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三夏”、“三秋”的机械化生产,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顺利进行。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及早谋划,及时发布小麦、水稻机收作业市场信息,加强了“三夏”、“三秋”农机具的组织调度,努力提高粮食作物的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加快了抢收、抢种工作进度。今年农机跨区作业的规模、组织化程度、作业秩序和经济效益都有了新的提高。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江苏、新疆等省(自治区)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引导和调度,组织了声势浩大的 “三夏”、“三秋”百万农机大会战。“三夏”期间,全国共组织跨区作业队7600多个,投入各种农业机械1000多万台套,高峰期日平均收获小麦1200万亩,投入的机具数量和收获进度都创了历史新高,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5亿亩,小麦机收比例达到77%,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河南、湖北等省小麦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7-10天,由于农机管理部门工作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及时组织各类收割机械投入麦收作业,完成了小麦抢收任务,为农民解了困,为政府分了忧。跨区机收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据测算,今年参加小麦和水稻跨区机收的21万台联合收割机,增加作业收入、减少粮食损失、节约人工开支三项效益总计可达150多亿元。“三秋”期间,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秋冬种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水稻、玉米机收和小麦机播工作进度明显加快。全国投入“三秋”播种机具200多万台,小麦机播水平达到82%,为明年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农机跨区作业的领域已经从机收逐步拓展到机耕、机播、机插秧和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在“三夏”、“三秋”两个关键的农时季节,农机化系统的同志工作在田间、服务到地头,认真做好信息引导、接待服务、机具维修、零配件供应等各项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农业机械的有序流动和安全作业,受到了广大农民和机手的好评,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6月,回良玉副总理、杜青林部长在山西省、河北省农村视察麦收工作时,对跨区机收的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回良玉副总理指出:“今年跨区机收的规模和范围明显扩大,机收的质量和作业的秩序明显提高,各级农机部门和相关的单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切望继续加强信息引导和联合收割机的组织调度,继续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二是组织实施“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发挥了农机在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环节入手,整合相关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启动了“十五”科技攻关农机化项目,经过公开择优,确定30个单位参加11个课题的攻关任务,重点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部分关键技术装备的瓶颈环节和系统组装集成问题;我部在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召开了行走式节水灌溉暨抗旱保春播现场会,着力解决北方春播时的“卡脖子旱”难题;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现场会,加快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国农机大户科技知识大奖赛和“农机科技之春”现场展演等活动,完成了12万农机大户和16万农机手的培训任务,提高了农机户的科学种粮技能和作业服务水平;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低温干燥、节水灌溉、秸秆粉碎还田等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今年新增实施面积5000万亩以上,为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促进了旱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今年在北方旱区的粮食主产区新增保护性耕作项目县34个,新增示范面积112万亩。为促使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今年我们制定了保护性耕作项目检查考评办法,加大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和培训力度,开始实施 “保护性耕作系列机具与关键技术引进”项目,在甘肃、山西、天津、内蒙古等地开展了玉米免耕播种机选型工作。各省(区、市)也建立了一批省、市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和试点,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范围。从项目实施的效果来看,保护性耕作具有抑制农田地表扬尘、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等六大效益,据测算,一般能增加粮食产量5%左右,节本增收的综合效益为10%~20%。
(三)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各地农机化工作呈现新亮点
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因地制宜确定工作重点,不断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农机化发展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亮点。例如:
――江西省大力推进果业生产机械化,在赣南建设了脐橙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把“铁牛”开上了果山,加快了果业规模开发速度,推动了地方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上海、北京、河北等省(市)围绕环境保护和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调动农民群众利用秸秆资源的积极性,上海市认真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连续四年实现全面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制订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建设农机标准化示范面积3000万亩,以农机标准化作业为手段,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四川省强化农村机电提灌和乡村机耕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陕西省农机部门多方面筹集资金,在全省推广玉米秸秆挤丝揉搓机1万多台,开辟了农民增收节支的新途径。
――新疆自治区狠抓畜牧机械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实施百万亩机械化人工草场和百万亩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示范工程,为建设现代畜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广东、广西、海南省今年遭遇了十分严重的干旱,各地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业机械投入抗灾救灾。据统计,广东省投入购买抗旱机具、补贴油料等资金5500多万元,组织抗旱机具30多万台套,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在抗旱救灾中的作用。
――浙江省着力推广农产品保鲜、包装、加工机械和设备,延伸农机服务链条,满足了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
――山东、广西等地整合农机化学校资源,开展了“订单式”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将农机化学校建成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青岛市农机管理部门推行“一训三证”的组合式培训模式,今年全市有近万名农民通过参加培训,一次性获得了拖拉机驾驶证、农机职业技能证和绿色证书,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围绕农机立法、跨区机收、农机购置补贴等重点工作,今年各地普遍加大了农机化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在“春耕”、“三夏”、“三秋”三个重点农时季节,掀起了三次宣传高潮,突出宣传了农机化取得的新成效,充分展示了农机化工作的新亮点。特别是在今年“三夏”期间,我部和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策划了多次深度新闻报道,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农机管理部门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和素材,短短20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直击三夏”栏目播出农机新闻10次以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20次以上,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也对跨区作业进行了多角度、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广东省制作了四集专题片《走近农机》,在省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广大农民和农机工作者的欢迎。总的来看,今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效果好,影响大,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为农机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农机化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再创新高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据初步统计,2004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6.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其中,新增大中型拖拉机9万台,增长9.3%;新增联合收割机4.5万台,增长12.4%;新增水稻插秧机0.6万台,增长7.8%。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增长7%,农机具配套比例得到改善,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水稻机械化呈现加速发展势头。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农机作业需求明显上升,不少地方农户出现持币排队候机作业的现象,农机作业量稳步提高。使用大中型拖拉机开展复式作业和深耕深松作业的比例明显扩大,作业质量显著提高。预计今年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到19.8亿亩次,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47%、27%和20%。其中水稻机收水平提高较快,全国新增水稻联合收割机2.6万台,实现机收水稻1.2亿亩,水稻机收水平达到26%,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南方水稻机插秧多点示范取得成功。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兴起,农机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日益兴旺,成为吸纳和转移农业劳动力的重要途径。预计今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含农机户)的总数达到3214万个,农机从业人员达到3836万人,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2437亿元,农机作业服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春去冬来又一载,回顾一年来的农机化发展历程,之所以多项工作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农机化能够快速发展,既是国家和部党组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结果,也是农机化系统辛勤努力的结果。一年来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农机化系统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上下团结一致,有一股百折不挠的劲头,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此,我向全国农机化工作取得的好成绩表示祝贺,向全系统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科学把握农机化发展规律
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是做好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面临许多有利因素:
——从发展环境看,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农民、扶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必将进一步加强。
――从经济条件看,加速发展农机化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马克思说过,“只有在机器的价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机器。”简单地说,只有在农民觉得使用农机比使用劳动力更划算的时候,才会大规模使用农机。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购买农机的农户,通过开展作业服务,能在合理的期限内收回成本并有利可图,购买农机已经成为农民的致富门路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已经低于雇工的价格,农民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高涨,以致在跨区机收中屡屡出现农民上路拦机作业的现象。从今年看,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也在增加。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持续升温,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可以说,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大规模使用农机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
――从技术条件上看,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近年来,我国农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高,生产制造能力明显增强。从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环节看,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基本成熟,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插秧、收获等“瓶颈”环节取得突破,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正在加紧攻关、熟化,马铃薯、油菜、花生、牧草等作物的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等新型农机化技术的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随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农机与农艺相适应,规模效益开始显现,大面积普及推广农机化技术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市场需求上看,农民对农机化的渴望日益迫切。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在“春耕”、“双抢”、“三夏”等关键农时季节,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劳动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希望通过农机化来减轻农业劳动强度,分享现代文明进步的成果。我国的农机作业市场需求在明显增大。
――从发展机制上看,初步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如何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农机跨区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实现了农机共同利用,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解决了千家万户小规模农业实现机械化的难题。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当前,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机作业市场日臻成熟。
总的来看,我国发展农机化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水平、市场条件和发展机制基本俱备,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机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农机化整体水平还不高,某些环节还十分薄弱,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农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还不能适应农机作业市场多样化需求;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还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农机化的扶持引导力度不够,还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能力建设。
一是要树立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积极探索发展农机化的新途径。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机械化工作,树立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要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农机化。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农业机械化,把亿万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我们制定发展机械化的所有方针和政策,都要以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二要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发展农机化。农机化发展要做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数量与质量并重,统筹东中西部发展,兼顾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更加注重布局规划,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实现农机化协调发展。三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取向发展农机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扶持农机大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培育作业市场,开拓服务领域,提高经营效益,加快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必须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买得起”就是要针对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实际,国家加大财政、信贷等政策扶持的力度,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和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用得好”就是要提供高质量和适应性强的农机产品,加强农机手的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让农民安全放心使用农机;“有效益”就是要积极培育农机作业市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提高机具利用率和使用者的经济效益。
二是要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找准农机化的定位和发展重点。农艺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当然,这种转化既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机械的。但是,任何一项农艺技术想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离开农机是做不到的,先进农机化技术的应用,也会同时促进农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农业机械是先进农艺技术的载体,农机与农艺结合得越紧密,农机化的节本增效作用就越突出。实践证明,农业兴,农机化就兴;农机化水平越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工作定位上,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农机节本增效这篇大文章,促进农业生产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油,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和增加产量。在工作切入点上,必须牢牢抓住“四个重点”,就是要抓住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抓住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薯类等重点粮食作物,抓住机耕、机播、机收等重点生产环节,抓住优势农产品重点生产区域,组织好农机化生产,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
三是要依靠法规、落实政策,建立农机化发展长效机制。发展农机化,法律是基础,政策是关键。今年年初,国家出台购机补贴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仅仅投入了4.8个亿,就带动了农民投入20多亿元购买农业机械,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效果十分明显。《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将国家扶持农机化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政策扶持体系,努力开辟新的农机化投入渠道。继续发挥政策扶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的作用,构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要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农机管理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农机行政能力建设,积极应对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是当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提高科学判断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的能力,将农机化工作纳入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来认识和考虑,把握农机化的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农机化的各项工作。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尽快建立健全农机化法规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进工作手段,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管理水平,打造效率机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要提高服务引导能力,加强重点农机化项目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组织协调和示范引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依法促进,兴机富民,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协调发展
2005年全国农机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突出抓好重点农时、重点作物、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的机械化生产,努力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着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强化农机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农机化系统能力建设,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为此, 2005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机化政策法规体系,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明年是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关键之年,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履行好法津赋予的职责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一是要广泛学习宣传。农机化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把握精髓,提高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水平。要继续做好法律的宣传,面向广大农机户和基层干部,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的声势和效果;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宣传,进一步争取各方面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二是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规章。我部将根据法律的授权和相关规定,重点做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农业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等多项配套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积极争取出台《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地方农机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有关农机法规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各项促进措施的实现途径,争取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三是要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立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作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执法主体,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科学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机化工作。要切实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改善执法条件,落实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农机化发展速度和质量
实施购机补贴,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005年国家将大幅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视。要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工业技术进步,加快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机补贴是一项社会影响大,政策性强的工作,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务求实效。一要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明年农机补贴政策重点向优势农产品产区倾斜,同时兼顾非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补贴资金向重点作物的关键环节倾斜,解决主要作物机械化“瓶颈”问题。二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农机补贴政策宣传,搞好服务,充分尊重农民购买自主权,引导农机企业参与补贴市场竞争,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三要坚持科学、简便、高效的原则。抓紧制定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农机产品目录,合理确定补贴范围和比例。进一步完善操作程序,简化环节。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争取投入,做大补贴规模,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农机作业市场信息服务,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打好 “春耕”、“三夏”、“三秋”机械化生产战役
“春耕”、“三夏”、“三秋”是农机化的主战场,抓好重点农时季节的农机化生产,就能赢得全年粮食生产的主动权。要整合各类资源,精心组织,打好“春耕”、“三夏”、“三秋”三大战役。明年要稳步提高小麦机收面积,努力扩大水稻机插、机收面积,促进玉米青贮、牧草收获机械化发展,抓好机械化抢收抢种,提高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节本增效技术应用水平,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一要继续扩大跨区作业规模,拓展跨区作业的领域。各地要在继续搞好小麦跨区机收的同时,重点推进水稻跨区机收工作,积极开展跨区机耕、机播、秸秆还田以及水稻机插秧等作业。二要努力提高跨区作业信息服务水平,增强引导服务的能力。农机作业供求信息是农机户最渴求的资源,有效的市场信息就是生产力。要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机跨区作业相关信息系统,搞好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工作,用信息来引导农机有序流动,进一步增强农机管理部门的信息服务和组织调度能力,提高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三要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大户是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排头兵,是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主要力量。要在资金、技术、维修、信息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帮助农机大户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要求,促进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为农机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的龙头作用和中介服务组织的纽带作用,增强农机作业市场的活力。
(四)加强农机科研推广和项目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提高农机化在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加强农机化技术创新、推广和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机节本增效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要继续做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研制开发”项目的实施工作,研究开发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实行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快成果转化步伐。二要大力开展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三要继续实施农机大户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农机科技入户活动,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提高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明年要重点抓好三个农机化项目的实施工作。一是北方旱作地区的保护性耕作。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探索,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范已经基本成熟,各地要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耕作观念,推进传统耕作制度变革,打造农机化工作的新品牌。明年要继续做好机具选型、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增强项目的示范效果和辐射作用,扩大保护性耕作范围。在续建2004年34个项目县的基础上,新建6个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同时滚动扩大30个项目县示范规模,使项目实施县达到100个,年度实施总面积达到540万亩。二是南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从江苏省的实践经验来看,水稻机插秧及配套育秧技术获得突破,水稻联合收割、烘干技术基本成熟,具备了大面积普及和推广的条件。明年要以购机补贴为手段,重点抓好南方水稻的栽植、收获和产后烘干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水稻主产区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前不久,国家启动了13个省112个县(农场)的优粮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有关项目实施单位要以此为契机,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农机化在农田基本建设、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机化的科技兴粮贡献率。
(五)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增强市场监管能力,维护农机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农机安全生产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份。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与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继续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部署,深入开展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整顿工作,做好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明年,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第41、42、43号令,做好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格认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等工作,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和审验关。特别要做到“两不准、一严禁”,即: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不准办证上牌,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车辆不准办证上牌,严禁违规异地发牌发证。要积极争取农机监理工作投入,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推进“一站式”办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继续开展“农机安全村”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加以引导和推广,做到农机安全管理重心下沉,防线前移,完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要层层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制定农机安全目标任务,实行责任倒查制。要结合农业生产季节,组织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认真查摆工作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降低农机事故率,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加强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是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内容。明年要继续做好农机化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实施的应用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要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拓展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业务领域。要继续搞好重大技术推广机具的鉴定选型工作,把好农机产品质量关、性能关,为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提供可靠的依据。要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开展农机产品质量情况调查,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要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活动,净化农机市场,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
(六)加强调查研究和人才建设,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全面提升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真理出自实践,经验来自基层。要深入乡村农户,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明年,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调研:一是制定“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各地要加强对农机化发展的规律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认真总结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基本经验,正确把握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制定未来5年农机化发展目标和措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农机化工作。二是总结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经验。近年来,一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创新机制、自我发展、完善服务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成功的典型;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服务公司、农机作业协会、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等多种经济结构、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兴起,跨区作业、集团承包等多种服务模式不断发展。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步伐。三是探索农机燃油补贴制度。对农田作业用燃油进行补贴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扶持措施,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明年要启动农机田间作业用燃油补贴试点,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操作规范的农机田间作业用燃油补贴制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干部职工的培训和教育,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机鉴定、推广、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良、文明高效的农机管理队伍。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有组织地广泛联系农机化领域和农业、农村经济的专家学者,建立一支农机化专家咨询队伍。我们要在全系统树立“人才兴机”的意识,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满足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同志们,2005年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农机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意义重大。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开创我国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
后天,就是2005年元旦,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农业部向全国农机化系统的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机手,以及关心支持我国农机化事业的所有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新年问候!